本报记者 原文钊
奉献在需要的地方,是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话。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是拈轻怕重,尽量选择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但是,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一干管理处处长苗长法在该灌区工作30多年来,始终以“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工作状态,诠释着无私奉献精神。
1981年9月,苗长法从郑州水利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引沁灌区管理局工作。由于当时地处济源深山区的东滩管理段人员缺乏,该局领导在征求他是否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时,苗长法一口答应,并表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扎根。就这样,苗长法在东滩管理段一干就是8年,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管理员,成长为一个技术全面、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并被提升为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东滩管理段段长。
1988年10月,为了提升引沁农林灌溉试验场的技术水平,为灌区科学实验提供准确信息,苗长法被调往试验场任场长。虽然比起原来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苗长法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为了为灌区提供及时、准确的试验数据,每一次试验他都和工作人员一同工作。在此期间,他所组织的灌区小麦蓄水试验项目获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1991年,市引沁灌区总干渠加固改善项目工程开始设计施工,苗长法作为技术骨干调任灌区管理局设计室副主任;1994年4月,被任命为供水科科长;1996年3月,被任命为工程科科长兼设计室主任。
2005年,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一干管理处供水项目通水,与其他干渠不同的是,一干管理处除了负责农田灌溉任务外,还肩负着工业供水和灌区创收等重要任务,不仅任务重、技术难度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关系到灌区未来的发展。谁能担此重任呢?经过研究,该局领导一致认为业务过硬的苗长法是最佳人选,并希望他再次回到一线工作。这次,苗长法依然没有推辞,再一次奔赴灌区最需要他的地方。
曾经有人问苗长法:“你为灌区奉献的不少了,现在年纪也大了,放着机关好好的办公室不坐,为啥又回到一线去吃苦呢?”苗长法笑着说:“现在还干得动,灌区需要我,我就再为灌区作点贡献吧。”
苗长法没有辜负领导对他的期望,来到一干管理处当年,仅工业供水这项新业务,就实现收入20余万元,为整个灌区工业供水创收开了个好头。近9年来,苗长法不分昼夜,带领一干管理处的干部职工克难攻坚、无私奉献,积极开发大型企业的大单供水、协调与沁北电厂供水项目、完善灌区供水管理队伍,并不断强化与用水企业的良好协作关系。通过不懈的努力,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一干管理处去年完成供水收入近900万元,占该局整体收入的50%以上。
如今的一干管理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标准化、标志化的供水工程设施,果木成林、溪水潺潺、充满田园气息的整洁院落,红瓦白墙、标准规范的现代办公条件,忙碌有序、热情洋溢的干部职工,处处都展现了一干管理处人干事创业、团结进取、幸福和谐、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30多年来,苗长法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奉献在引沁供水一线,为引沁灌区的经济腾飞作出了积极贡献。
苗长法在察看干渠情况。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