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琳琳 本报通讯员 张国平
核心提示:
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五连冠,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硕果,是全市人民用热血铸就无偿献血事业的丰碑,此举标志着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创建饱含着汗水,金牌凝聚着艰辛。全市采供血量再创新高,无偿献血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协调发展,无偿献血宣传模式不断创新,血液安全管理再上台阶,硬件设施领先全省,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我市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奠定了坚实基础。
爱民之心————
体现在对生命的呵护
统筹兼顾———筑牢血液安全大堤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河”,正常人一刻也离不开它,有生命,就有血脉;有血脉,也就有输血。
“无偿献血工作是事关百姓健康安全的生命工程。是加快焦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为民实效、展示焦作形象的重要抓手。”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无偿献血工作中达成的共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无偿献血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在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供应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充分满足了采供血工作的需要,未出现过一次“血荒”,未发生过一次经血疾病传播。
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及积极参与下,在市中心血站全体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下,“捐血献爱心、用血请放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2013年,全市自愿无偿献血38883人次;临床用血总量173504.25单位,较去年增长7.9%;农村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82.1%;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69.9%;为1257名无偿献血者或家庭成员办理了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手续,共计支出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款1287967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服务献血者和用血者的窗口,市中心血站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市中心血站体采科被河南省委、省卫生厅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市中心血站工会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六好”基层工会称号,市中心血站检验科还被省总工会授予“省级工人先锋号”称号,该站的采供血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
统筹兼顾———
筑牢血液安全大堤
为了给血液安全筑起道道“防火墙”,市中心血站不断加大硬件、软件投入力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科研工作发展,并将现代高、精、尖技术应用到工作中,筑牢血液安全大堤,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
严谨的“质量监控体系”叫响全省,临床用血指纹识别交付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献血时,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指纹录入,核对身份证件,严把用血安全源头关;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全自动血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的运用,成为血液质量检测的“火眼金睛”;专用试剂冰箱、低温操作台等设备的使用,保证了血液在制备及出入库过程中始终处于冷链状态;血细胞分离机的应用,提高了采血效率;全市供血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强化了血液安全监管手段,血液预约、入库、出库、配血记录等实现了微机网络化管理。市中心血站还顺利通过了摩迪英联认证有限公司的现场审核;在省内率先引进了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使成分血分离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并陆续将初、复检试剂更换为两步法检测试剂,有效保证了血液安全;每年对全市供血库(输血科)及开展输血业务的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输血安全督导检查。
为了打造一支业务技术过硬的采供血队伍,提升献血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市中心血站还举办了全站专业理论知识竞赛,通过岗位技能比武活动,树立了血液采集、献血者体检、血液入库发放、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和血型检测岗位标兵,有力地促进了采供血服务水平的提高。市中心血站还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论文撰写发表和科研工作进行重点强化,激励该站职工积极投身科研,总结经验提高水平。近年来,该站共获得科技成果5项,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项,先后在国家级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9篇,位居全省采供血机构第一。2012年10月16日,市总工会领导为市中心血站“技术创新示范工作室”授牌。该创新工作室是全市卫生系统唯一一家示范工作室。通过开展创新工作室建设活动,大力推广了新技术、新业务的运用,为我市血液科技进步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我市的血液安全,市中心血站血液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前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真诚服务————
无偿献血的动力之源
真诚服务是促进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进一步改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市中心血站不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科学设置献血网点,不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近年来,我市首座多功能爱心献血屋、首座可移动板房式爱心献血屋、首座县级爱心献血屋——博爱爱心献血屋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以老城区、新城区及县级区域的固定献血与流动献血相结合的献血服务网络,为我市临床用血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无偿献血需求,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市中心血站还采购更新了一台大型采血车和两辆专用接送血车,以满足目前我市覆盖城乡的献血服务网络需求。同时,还调整了工作流程和献血服务时间,让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可以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走进爱心献血屋奉献自己的爱心。
市中心血站不断深化献血、用血服务,积极为全市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报销用血费用,切实让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感受到了国家无偿献血政策所带来的温暖和关爱。今年31岁的郝霞是一名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累计达1000毫升,按照国家无偿献血政策规定,可以终身免费用血,10余年来市中心血站为她报销了10余万元的用血费用。在郝霞患病住院期间,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又把2万余元的住院用血报销款亲自送到她的手中,及时解了一个工薪家庭看病住院的燃眉之急。采访中,郝霞感激地说:“当初献血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爱心,没想到市中心血站竟为俺操碎了心,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参与无偿献血,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种爱心接力永远传递下去!”
无私奉献,感恩回馈。为了感谢广大无偿献血者的真诚奉献,市中心血站自2010年起每年拿出20万元设立“焦作市无偿献血爱心助学基金”,资助了993名品学兼优及热心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对荣获无偿献血奖项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对献血积极分子进行节日慰问,并通过联谊会的形式促进稀有血型献血者之间的沟通,充实了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应急队伍,为我市稀有血型的临床用血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市中心血站还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献血喜迎中秋,真情共享团圆”无偿献血礼送中秋等活动,向广大无偿献血者赠送爱心礼物,表达了对全市无偿献血者的感谢和慰问,让爱心接力在山阳大地传播。
创新模式————
让无偿献血深入人心
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广泛参与。多年来,市中心血站不断创新宣传模式,通过举办“爱心·责任在行动”大型爱心奉献活动暨焦作市无偿献血爱心助学基金启动仪式、我市“无偿献血之星”走进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传递爱心、共享生命”无偿献血爱心墙签名等形式多样和不断深入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无偿献血宣传氛围,如今无偿献血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等高校大学生自发成立无偿献血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无偿献血宣传。目前,我市多次献血或定期献血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有15637人,每年有4万余人次献血,保障了我市在突发、重大应急事件时的临床供应,用自己的热血诠释爱心,为构建和谐焦作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此外,市中心血站还充分利用《焦作日报》《焦作晚报》和焦作网等主流媒体开辟无偿献血专栏,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刊发我市无偿献血英雄的感人事迹和爱心故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共鸣,人们的献血热情与日俱增。
宣传需要示范,市中心血站还坚持从自我抓起。“献血很平常,我们无偿献血这么多年,没有出现一次不良反应,每次献完血都很轻松。”市中心血站的干部职工都参加了无偿献血。他们长年坚持定期献血,每当临床用血出现紧张时,血站的干部职工总是主动站出来。我市机采成分血第一人刘志勇就来自市中心血站的职工。
爱,在我市城乡人民的心里、血液里,悄悄地尽情地流淌着。血脉相连,心手相牵。使我市的无偿献血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献血故事以及无偿献血金杯获得者王玉宝、陈富生、王金凯等一大批热心无偿献血事业的典型人物,无偿献血在我市蔚然成风。
无偿献血事业任重道远。谈及下一步工作,市中心血站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无偿献血工作的新模式,不断完善满意服务,着力打造献血文化,加强质量控制能力建设,严格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市中心血站软件、硬件综合实力,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同时也希望大家更加关注焦作的发展,更加关注无偿献血事业,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为挽救生命献上一分爱心,让社会更和谐,让生活充满爱!”同时,这也是我市每一位无偿献血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声音。
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应是对全市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诠释。
潮涌山阳,热血助人。如今,无偿献血已经成为我市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焦作人民的时代风尚和骄傲。
我们相信,在焦作这座爱心荡漾的城市,无偿献血这朵文明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