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博爱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四大战略”,积极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谋划实施了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经济社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199.5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8亿元,增长2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8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7元,增长13.6%,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回眸
2013
新型工业化稳步发展
2013年,博爱县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悍马轮胎河南生产基地、永威公司300万套防火门2个10亿元项目开工,并列入焦作市“十大建设”重点项目,快宜居公司模块化房屋生产线等7个10亿元项目签约,发展后劲更足,招商引资实现了重大突破。该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依托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安彩、中能等多条输气管线和昆仑能源天然气压缩母站等项目建成投用。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实施29个、总投资55.7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顺利跻身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成功列入河南省首批城市矿产示范试点。
亲水城市形象初现
该县以旧城改造、城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5平方公里。该县发挥水资源优势,建成幸福湖公园,湿地公园主体完工,发展大道明渠等河道互联互通,城区新增水面752亩,“三纵五横两湖”水系成型,竹林水乡面貌正在恢复,亲水城市形象初现。博爱公园一期建成投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安顺居、和谐小区等4个廉租房项目完工,9个旧城改造项目和7个商住小区扎实推进,6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住宅楼35栋。图书大厦开工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项目全面启动,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旅游服务业繁荣活跃
月山寺与少林寺实现战略合作,青天河景区功能得到提升。该县组织实施33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观音峡改造、大泉湖滨水栈道等28个项目已竣工投用。借助红叶节平台举办经贸洽谈会、奥运冠军走进青天河、万人登山健步走等系列经贸、文体活动,实施品牌化推介营销,青天河荣获河南省最佳休闲度假基地和十佳生态旅游景区等称号,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3%和35.7%。特色商业区规划完成,城区干道沿街开发扎实推进,宏基中心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主体。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
该县以规模化经营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5家,流转土地9.8万亩,蔬菜复种面积20万亩,粮食总产18.5万吨。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造林3.2万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成确权登记发证。投入2.5亿元,实施了10万亩土地整治、山区水土保持等10余项农田水利工程,改善灌溉、除涝面积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平方公里。其中,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争取各项农机补贴资金664.3万元,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该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2013年新增就业1.1万人,受到省政府表彰。发放城镇困难群众住房补贴37万元,配租廉租房259套。该县不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光智中学、特教学校建成投用,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14所,新建、改建幼儿园12所。高招本科上线1275人,比2012年增加223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完成磨头镇、金城乡两家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建成全市首家县级医用材料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推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补助1.2亿元、128万人次,补偿率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山区饮水解困工程,解决4000余名山区群众饮水问题。
2014
展望
2014年,博爱县将紧紧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突出发展主题,谋划战略宏图,扩大转型优势、激发改革活力、巩固和谐基础、夯实发展支撑,着力打造实力、宜居、美丽、和谐新博爱。
循环引领 打造实力博爱
做美城市 建设宜居博爱改善生态 打造美丽博爱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博爱
该县加快推进具有博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为载体,制订行动计划,出台扶持政策,重点谋划实施好57个、总投资90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建设废旧轮胎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特色循环产业链,构建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三峡益众公司LNG液化工厂等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天然气利用项目,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把该县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使循环经济成为该县发展的新亮点。按照全省产业集聚区提升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使产业集聚区上档升级。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建链、延链、补链招商。坚持“县领导分包”和“全程代办”等项目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蔬菜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美城市 建设宜居博爱
该县将全面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做好“水”文章,建成湿地公园、博爱公园二期、滨河游园等,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全面贯通“三纵五横两湖”城市水系,城区水面在千亩以上。严格落实雨污分流,绿化水系周边,构建碧水绕城、绿树相映城市景观。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大厦主体。建设特色商业区,宏基中心广场一期、中山国际广场投用,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商业开发,引进商贸名企,培育大个头商贸服务企业。以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周边村庄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人口集聚。
改善生态 打造美丽博爱
该县将强力推进生态优化,把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重点抓好“蓝天、青山、碧水三大工程”,让群众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青山绿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民富裕、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投入,按照旅游规律和时间节点,完成靳家岭整体提升、青天河智慧景区等项目建设任务,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八方宾朋。充分挖掘佛教文化、竹文化和八极文化内涵,深化月山寺与少林寺战略合作,打造文化旅游园区。积极推进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机制,打响旅游品牌,力争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20%以上。
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博爱
该县坚持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共享发展红利。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3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加大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确保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保障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降低准入门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强化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探索建立城乡医疗联合体,方便群众就医。落实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惠民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本版图文均由博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