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3,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站区深入开展“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体实践活动,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4,中站区提出了坚持“一个总基调”,推进“四大经济板块”,建设“四个中站”的奋斗目标。
坚持“一个总基调”,就是要以“强二优三、转型提升、持续求进、城乡一体”为总基调,其中强二优三是布局,转型提升、持续求进是主线,城乡一体是目标。深入推进“四大经济板块”,就是着力壮大西部工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生态休闲产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建设“四个中站”,就是要努力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实力中站打基础,绿色中站树标杆,活力中站开源泉,幸福中站验成效。
建设“四个中站”是12万中站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梦”在中站的具体实践。
实力
中站
建设实力中站,就是要建设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工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核心竞争能力强、创新创造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争位次、全市争第一。建设实力中站,载体是“四大经济板块”。
今年,中站区要围绕“四大经济板块”,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抓好规划引领。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聘请高层次的设计单位和专家,编制和完善四大板块的规划,突出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抓好化工园区规划编制。要尽快完成特色商业区、商贸物流区和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规划编制和批复。要争取上级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梳理、包装,力争列入国家、省、市的建设计划,争取更多的上级支持。
要吸引社会对接大企业大集团,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渠道,积极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财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础设施,及时投入资金开工建设,实现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支持的目标。重点要抓好集聚区安置小区、综合服务中心,特色商业区管网、电力,商贸物流区和生态休闲产业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项目谋划。在加快三木工业园、氯化法钛白粉、新型高端铝型材、中原海西商品博览城、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红砂岭生态园、金港湾乐园、武钢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四大经济板块”规划定位,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
抓好工作机制。各专项工作机构和牵头领导,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针对队伍建设、工作制度、优惠政策、项目入驻程序等,找准问题,提出建议,拿出办法,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四大经济板块”健康快速发展。
抓好问题解决。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建立问题台账,用问题倒逼工作推进。六是抓好政策研究。吃透上情,接好地气,制定符合实情的政策体系,用政策调动积极性,用政策积极推进工作。
绿色
中站
建设绿色中站,就是要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产业,构建“山、园、林、水”生态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城乡一体新中站,力争五年内,城区绿地率达38.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3%,争创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进区。
加强绿化建设。统筹编制好城市绿化规划,依托森林公园、生态植物园、许衡文化公园、龙翔森林公园、衡苑矿山公园和城市游园“六园”建设,广泛开展生态乡村、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在居民楼院开展见缝插绿活动,改造提升主干道、高速路、河渠两侧绿化水平,营造全民造林、兴林、护林氛围,建设焦作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水系建设。水是城市之魂,有水才有灵气、才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大力实施佰利源水库、白马门河、涟琛河、大沙河、新河、南水北调干渠等“一库一渠四河”水系建设,进一步涵养水源,逐步构建完善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
加强低碳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低碳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好项目入驻环保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不上污染项目。要倡导低碳生活,引导群众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抓好规划编制,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其次,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十乱”行为,力争使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第三,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摸排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到城乡环卫设施全覆盖,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第四,健全美丽乡村工作机制,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美丽乡村区级领导分包、区直部门帮扶的领导体系,完善区、办、村环卫管理体系,健全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的资金保障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活力
中站
建设活力中站,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劳动光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社会风尚,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政策,海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努力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资本富地、创业宝地。
让思想动力活起来。持续开展“善行中站·温暖你我”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最美中站人”“身边榜样”等评选活动,持之以恒打造中站文化道德品牌。
让政策机制活起来。研究政策,完善政策,要坚持非禁即入,大胆探索、先试先行。重点要尽快建立完善办事处和区直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干部考核激励办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激励政策等机制,以政策为导向,激发各个方面创新实干的积极性。
让外来投资活起来。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领导分包机制、奖惩机制,完善区直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吸引配套企业集团式转移,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让创新能量活起来。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攻关,力争每个企业都有1~2个院所合作单位。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高行业话语权。
让资本运作活起来。资本活则经济活。力争年内2家企业实现挂牌,初步形成企业上市的“中站板块”。
让服务热情活起来。落实区级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探索实行企业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提供“一站式”服务、“代办制”服务,把中站打造成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土。
幸福
中站
建设幸福中站,就是要围绕社会公平正义、人人得到尊重、就业能力强、民生有保障、家庭幸福安康、社会平安和谐,强力打造民生品牌,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着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对于自身财力有限一时无法解决的民生项目,包括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爱心超市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政府买服务、企业来经营,政府搭平台、企业来运作,努力用民生产业推进民生事业。
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品牌。依托许衡中学、龙翔学校等品牌教育资源,投资1600万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着力打造就业保障品牌。投资850万元,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型农村社区和社会保障中心,围绕工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社会救助品牌。全面排查全区孤寡、残障、失独、大病等各方面的特困群体,完善区级领导联系困难群众、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把区委、区政府的关爱和帮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求助无门、生活无着。
着力打造平安品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春拂芬芳地,共莺传捷报——
2013,巨变看转型
2013年,中站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居四城区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居四城区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居四城区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居四城区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47元,同比增长11.4%,增幅居四城区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50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居四城区第一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2%。以内。
工业转型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总数达到3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年实施主导产业和产业链项目40个,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鑫诚耐火、爱尔福克等6家企业先后被列入省、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全区2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区知名著名商标达32件,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连续14年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全年用于科技创新投入达1200余万元。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全年实施氟化石墨等产学研合作项目24项,转化科技成果22项,其中,脱硝用二氧化钛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电子级氢氟酸等10个项目入选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库。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
项目建设彰显新成效。 “33168”项目投资计划顺利推进,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96%;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0%;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对外招商成效显著,实行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和集群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全年新引进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7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2亿元(含往年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2.8%,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平台承载实现新提升。2013年,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税收4.96亿元。适时调整了集聚区总体规划,科学编制了控制性规划。投资5亿元的和美小区(二期)106栋安置楼全部完工,投资12亿元的和祥小区即将开工。全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50余万元,安置群众6000余人。
三产发展释放新活力。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已完成编制,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焦西物流园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武钢物流(一期)建成运营,年吞吐量达120万吨,聚成物流等项目落地建设。龙翔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衡苑矿山公园建成开园,红砂岭云顶滑雪场开业运营,佰利源水库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山区综合开发实现破题。
城市形象呈现新面貌。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7000万元。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管理综合评比始终居全市首位。强力开展土地规划综合执法,拆除违规建筑5万余平方米,城乡建设秩序逐步规范。扎实推进北部山区环境综合治理,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高标准实施生态建设,一批城市游园建成投用。
民生民计得到新改善。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9%,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严格兑现政府为民承诺,民生实事实现预期目标。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中招上线率和各项可比性指标均居全市前列。许衡墓成功晋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城遗址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北朱村腰鼓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扬鞭催骏马,宏图开盛纪——
2014,关键看提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蓄积发展后劲。一是强化开放招商。全年力争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80亿元以上。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安排了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79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6个,三产项目25个;1亿元以上项目63个。
强力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壮大经济实力。一是做强工业集聚区。力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产业集聚区,努力进入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行列。二是做优特色商业区。今年,重点围绕构筑特色商业区基础框架,启动建设集商业办公、餐饮美食、酒店公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区核心商务区。三是做靓生态休闲产业区。积极盘活盘古洞景区、栗井生态园等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实施投资2.1亿元的红砂岭生态园(二期)、投资2亿元的葫芦寺水上乐园、投资200万元的麦秸河至高窑河旅游通道等项目,加快运作投资1.5亿元的高窑河民俗度假村项目。四是做精现代商贸物流区。今年,重点推进投资1.98亿元的武钢物流(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聚成物流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6亿元的中原海西商品博览城等项目。
强力推进城乡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二是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道路、管网等建设,重点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以“八路三网”建设为主的城乡畅通工程。三是全方位构建生态体系。重点实施以“山、水、园、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生态工程”,打造青山相依、绿水环绕的人居环境。四是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加快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努力使中站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五是多举措推动绿色发展。今年,空气优良天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强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注重深化改革。二是注重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投入1400万元,强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三是注重企业上市。年内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新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3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7.2亿元。四是注重环境优化。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全年力争新增就业5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0人,培训各类人员1700人。
强力推进民生改善,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实施文化教育工程,巩固提升软实力。投入1600万元,全面完成中小学功能室标准化建设和学校操场改造。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力打造教育强区。二是实施健康保障工程,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建成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逐级诊疗格局。进一步巩固“国优”创建成果,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三是实施温暖服务工程,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成区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五险合一”社会保险模式,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社保服务。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四是实施住房安居工程,持续改善居住条件。稳妥推进集聚区村庄搬迁安置,加快建设投资12亿元的和祥小区和投资4亿元的和美小区(三期)工程。同时,加强“平安中站”建设,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版文图均由中站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