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水秀
3月20日,农行博爱支行营业室当班大堂经理张凯听到自助设备区传来一声大喊:“哎呀,我的钱被吞了!”他急忙走过去,原来一位粗心的客户在自助存款机上存钱时忙着打电话导致操作超时,1700元钱被吞。“麻烦你快点给我取出来,我这钱急着给别人汇呢!”客户拉着张凯,一脸焦急地说。“对不起,自助设备长款当天是取不出来的,要不您到明天再来吧!”张凯满含歉意地说。
类似的场景让张凯想起了去年的一天,一位妇女在接到一条所谓返还社保金的短信后,要给对方汇650元钱,当时也是忙着打电话,拒绝帮助。在他极力劝说下才不情愿地挂断电话,并且最终证实是一起诈骗。出于职业敏感,张凯觉得这个客户也有可能是遇到诈骗。于是,当客户再次回到营业室时,张凯走上前询问:“您这么着急,是要给谁汇钱呢?”“是给我朋友的朋友汇的,麻烦你想想办法,就给我取出来吧!”客户仍然坚持,这时张凯几乎可以肯定是一起诈骗了,于是他叫来当班客户经理赵利,并向她说明了情况。为了防止客户上当受骗,让客户再仔细好好想想,把事情弄清楚。客户犹犹豫豫,边打电话边走出营业室。
第二天,这名客户又来到营业室,声称他朋友的母亲已经把钱汇出去了,要求将钱取出。张凯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和客户再一次进行了沟通,原来是朋友让他这么说的,而他跟这个朋友也不是很熟,这就更加奇怪了。这时,赵利想起来,不如查一查对方的卡号明细。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查出了端倪。原来,这个卡是最近才在省内办理的,卡上余额不大,但却交易频繁,往往是省内刚刚转账过去一笔钱,就在省外以网上购物的形式立刻转出。当柜员徐新民将查到的结果反馈出来时,大家都吃了一惊,这可是诈骗分子惯用的手段。为避免客户取出钱后,通过另外的渠道再次汇出,营业室的员工没有立刻将钱取出,而是耐心地劝说客户不要着急,再仔细分析分析,一旦将钱汇出,可能就打水漂了。这次,客户若有所悟,说自己再回去琢磨琢磨。
隔了两天,正好是周末。这个客户再次来到了营业室,这次没有了前两次的迷糊与犹豫,而是喜笑颜开地对他们说:“我知道了!就是诈骗,这几天我又问了几个朋友,他们说有人汇过钱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了,太谢谢你们了!”这可真是歪打正着,要不是钱被机器吞了,客户岂不是上当受骗了?大家会心一笑,协助客户开了一张农行卡,把1700元钱转到了他的卡内。“以后我把钱都存这儿,谢谢你们!”临走时,他转身对营业室的员工说。
就这样,从这位粗心客户的钱被吞,到营业室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柜员细心查看、几番劝说,虽然历经了几天时间,却成功阻止了一起诈骗行为,在避免客户资金损失的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