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清化镇在博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作为、务实重干,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新局面。
抓项目促新型工业化向绿色转型发展
该镇以项目转型为抓手,促新型工业化向绿色转型发展,污染项目坚决不招不上。2013年,该镇引资的4个亿元项目均是环保型,其中永威公司投资10.9亿元的年产300万套防火门项目已完成投资3.3亿元,突破了该镇历史上没有10亿元引资项目的零纪录。15个在建市、县工业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2亿元。扎实创建循环经济发展平台。仅用45天,迅速完成了市、县重点引资项目——投资10亿元的悍马轮胎项目占地700多亩和县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道路占地500亩,全年有效完成了5个工业项目占地2000亩。完成了服务博爱县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积极编制7个循环经济工业重点项目。2013年,该镇财政收入达5155万元,经济绿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抓旧城改造促新型城镇化向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该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第一批旧城改造工作涉及的麻庄、八街等8个项目均已初具规模,已完成投资3.3亿元,可安置1000户困难群众住房,可直接带动300户群众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批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北关、原马营、七街、十街、四街5个项目均已启动。倒槐树新型社区已开工建设、南关新型社区主体已完成、酒奉新型社区已完成规划设计。
抓品牌促新型农业现代化向绿色生态发展
该镇新型农业现代化注重抓绿色品牌创建,促使新型农业现代化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该镇引导维多维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太行金果,注册农业部绿色品牌,为该镇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导向作用。引导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伊赛公司,不断积极打造中国清真牛肉第一品牌。引导种植大户和花卉合作社,向无公害绿色产品和新型园艺花卉方向发展。
抓民生促社会和谐向生态文明发展
2013年,该镇的安全环保、农业灾害自救、惠农补贴、城乡低保、新农合、民师身份和教龄认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小额贷款等民生工作从程序、监督等机制规范入手,资金及时到位率100%。全镇困难救助、学校建设等民生工作投入累积60多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称号,人民调解工作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市容环境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多次名列市、县前茅。信访稳定实现了稳中有降的目标,村街综治工作站完成了市观摩任务,全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任务圆满完成,以七街小学荣获市教育质量奖为代表的教育工作从教学、助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清化镇将紧紧围绕县委经济会议精神的要求,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创新社会管理,更加关注民生,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清化。
抓好经济转型发展
抓好美丽清化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抓好社会民生事业
该镇围绕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四个方面招商引资,尤其是在高成长型、高附加值型的项目上下功夫,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形成全民大招商、工业大转型的浓厚氛围,为工业强镇奠定项目基础。该镇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上已经由工业为主导向工业、第三产业双轮发展模式转变。
抓好美丽清化建设
加快倒槐树、南关2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酒奉新型农村社区。在旧城改造当中,各村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稳步实施,良性发展。把打造美丽清化建设当作一项惠民工程抓实抓好,全镇上下要齐心协力开展美丽乡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今年,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县新工业集聚区发展实际,依托现有的土地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重点抓好太行金果、孜孜园林2个品牌和1个蔬菜市场建设,引导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春季植树活动,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多方筹资,创建好生态村(街)。
抓好社会民生事业
下真功夫化解信访疑难案件,矛盾纠纷抓小、抓早、抓排查、抓化解,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小事解决在基层。认真抓好环境卫生、计生优质服务、城乡低保、劳动保障、惠农补贴、新农合、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教育等各项民生工作,落实好政策,持续加大投入。对困难弱势群体引导好就业,确保生活有保障,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本版图文均由清化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