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安排,焦作新区更名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任务多、压力大、担子重,对文昌街道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昌街道将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力推动文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工业项目重点突破
狠抓招商引资。要营造招商氛围。充分利用人脉地缘关系,梳理招商信息,街道上下形成人人议招商、个个想招商的氛围,并做到重实效、重落地、重带动。要开展定向招商。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资源消耗低的生态环保、节能循环经济型等项目,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招商目标任务。
狠抓项目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天宝桓祥项目的服务,推动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投产见效。建立项目建设机制。对每个项目细化目标,明确分工,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优化项目软环境。认真落实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严厉打击阻工、堵门等违法行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设施项目齐头并进
抓基础建设。重点服务好南洋大道、黄河路拓宽、文昌路延伸、山阳大道延伸等道路的用地和修建以及水网、电网、气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和吸纳力。抓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新社区的总体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规划等,把久翠园社区作为突破口率先推进,力争有突破、有进度、有形象。抓“双违”整治。巩固前段整治成果,把“双违”整治作为一项正常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常抓不懈,维护示范区良好的发展形象。
农业项目夯实根基
提升种养规模。种植上,扩大以朱庄、大寨、西长位为中心的三个地温式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以及以范村为中心的万亩花生种植基地,力争蔬菜大棚达800座,花生种植达到1万亩。养殖上,做强以南谢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区;北俎近、朱庄一带的千条肉狗养殖区;以霍村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区和辛庄千头奶牛养殖区;李屯千头肉羊养殖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文昌农业特色品牌。
推进合作社建设。力争组建合作社达50家,并扶持培育合作社上档升级,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业集约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
完善基础设施。狠抓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了长济高速和北高村的造林绿化工程任务,植树6.8万株,基本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林成行、渠相连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强农副产品质量监管和动物的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机具购买力度,提升机械作业水平。
民生工程惠民为民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富裕;全面完成文昌养老院公寓房的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五保、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生活标准;加快完善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尽快投入使用。做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确保参保率均在98%以上;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多渠道推动失地农民进行创业,实现农民增收。
稳定发展和谐共进
突出“平安文昌”建设。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信访案件的办理,重点解决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安全生产。加强对农副产品、食品卫生、企业生产、交通、消防、用电、煤气、烟花爆竹、加油站等重点企业、重点场所的专项整治和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抓好活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活动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提高效率。对安排的工作,立说立行,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夙夜为公的责任感抓工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勇争一流。突重破难,奋力前行,树立“有一必争,有冠必夺”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各项工作争第一、当先进、居前列。规范廉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腐败惩治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2014年主要经济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3.6%;利税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文昌街道要全力抓项目,促进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力抓工业,推动工业经济快速转型;全力抓基础设施,力促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力抓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抓民生,提高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全力抓稳定,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全力抓作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水平。
(文图均由文昌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