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示范区要结合实际,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富强焦作、文明焦作、平安焦作、美丽焦作的总体目标,树立六种意识,抓好四项建设,做好五项工作,推动示范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树立六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实干意识。抓好四项建设即:班子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做好五项工作即:把城市做靓、把工业做强、把服务业做大、把农业做优、把民生做好。
三个重大意义
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复合型发展理念,为全省城乡一体纯发展探索路子,提供示范;有利于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
两项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着力推进功能区连片开发,增强以城带乡能力;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以工促农能力;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共建共享能力,在促进产业集聚、城乡建设、生态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践示范,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域。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示范区功能区开发建设和村庄整治改造全面完成,城镇入口70%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湿缩小;城乡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均衡配置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更加凸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区战略,突出产城融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打造焦作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
——摘自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城乡一体化
示范区
六大统筹任务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
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努力在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方面探索示范。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加快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示范区城市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农业农村建设。开展高端城市设计,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开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示范区城市功能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组合,优化提升旧城功能,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将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内村庄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有序推进村庄迁并和城市化改造,建设城镇社区。推动其他农村地区,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编制农村发展规划,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科学确定村庄布局,推动人口适度集中居住,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培育提升产业发展载体新优势,努力在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方面探索示范。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示范区内的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同推进、集群发展。支持示范区内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优先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创新融资开发、商业运作模式,引导商务中心区集中布局总部经济及金融、会展、文化、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和商业综合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优势向产业转移优势转化;现代农业示范目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具有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综合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工程,推动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配套衔接,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在推进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探索示范。加强示范区内城市路网与普通公路网的规划衔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善公共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形成千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信息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推进光纤宽带接入网建设和普及延伸,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区实现无线高速网络连续覆盖,农村地区实现行政村通光纤、自然村通宽带。加快供排水、供热、供电、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互通对接,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努力在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探索示范。将新农村建设、住房建设与功能区开发结合起来,高质量、高标准组织实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加大面向产业集聚区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和农村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和结构,重点加强城市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周边中小学校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健全城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统一医保政策、统一经办服务。
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网络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努力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体系、增强生态宜居功能方面探索示范。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强化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改造硬质护岸,建设生态护岸,加大河道生态用水水源补给,建设一批城中湖、滨水公园、调蓄水库等城市水系景观,开展人工湿地建设试点,打造与城市内部河道、与河湖连通、生态安全的水系网络,增强防洪除涝保障能力。加大公共绿地建设,结合生态功能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休闲绿地公园;依托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沿主要交通干线和城市功能区主干道路的绿色廊道,构建内外通连的立体绿地生态网络。科学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构建示范区绿色生活空间。
统筹推进要素合理流动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努力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探索示范。全面放开户籍限制,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城市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民根据村庄城市化改造进度同步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其他居民自愿办理城镇户口。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高效流转,稳妥推进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按照统一部署,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示范区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有序开展人地挂钩试点,促进土地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摘自《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勇当排头兵 全面争第一
在城市建设上做示范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规划。邀请中规院立足整个焦作发展,结合示范区实际,着眼于区域210平方公里,对示范区发展总规进行再完善、再提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明确总纲、提供遵循。二是理清思路。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建议示范区发展“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一体就是重点建设20平方公里的“焦南新城”(沙河以南、高速以北、中原路以西、民主路以东),两翼就是示范区东部的物流工业区和西部的农业生态区。具体来讲,就是要抓好“两带三轴六片区”建设。两带即沙河生态带和蒋沟河生态带;三轴即:迎宾路景观轴、中原路产业轴和民主路生态轴;六片区即:教育科技片区、办公商务片区、文化旅游片区、总部经济片区、工业物流片区和农业生态片区。三是全面建设。以今年确定的26条道路建设工程和2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为主,全面拉大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发展。
在工业转型上做示范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总抓手,着力解决现有工业企业布局散、层次不高等问题。一是壮大主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厦工、瑞庆、卓立等重点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今年,力争主导产业规上增加值实现5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5%。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抢抓与中关村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重大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研发优势,确定1~2个新兴产业重点,集中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强化招商引资。近期将召开专题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实施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面向国内500强企业对接一批大的工业项目,让招商引资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初步确立建设“一城一基地、两心两园区”六大创新平台(科技总部新城、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创业中心、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和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发挥现有48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创新扶持,力争今年新增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企业进入全市创新能力百强。五是加快企业上市。支持卓立、中轴等6家市定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尽快取得上市“零突破”。同时,筛选一批后备企业做好前期工作。
在服务业发展上做示范
一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示范区郑焦、长济两个高速下口,以及S104环线建设,在中原路以东规划物流工业片区,实施怀川物流园、高端电子物流国药集散母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物流产业。二是发展商贸服务业。确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洽谈合作,力争引进建设一批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当前,重点抓好威佳汽车园区、三维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三是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苏家作寨卜昌明清古民居明清建筑文化、怀商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等价值,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同时,大力发展示范区工业游、沙河生态游、蒋沟河生态带、观光农业游等,提升示范区文化旅游业内涵。
在改善民生上做示范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确定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群众。一是建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二医院、韩公教育园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办好民生实事。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筛选失地农民保障办法、社会化养老模式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兴办一批惠民实事,举全区之力办实办好。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信访工作“周通报、月考核、季讲评”制度,开展积案化解攻坚行动。
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做示范
一是定规划。以苏家作农业发展片区为平台,科学编制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布局。二是调结构。围绕城市配套农业这一发展方向,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设具有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旅游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三是上规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四是建社区。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科学合理确定社区布点和规划设计方案,全力推进核心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合村并点,消灭城中村,建设城市社区。
在转变作风上做示范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服务转型能力。一是践行群众路线。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要求,突出“四风”,深入学习、认真查摆、全面整改。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开展“情系群众”活动,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定期深入分包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建强领导班子。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制度、项目规划审批制度等一系列机制,形成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企业、农村基层组织等考核奖惩,进一步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激情。三是抓好廉政建设,做到慎独、慎权、慎微,切实管好自己和身边人,警钟长鸣、廉洁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