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李建华
本报记者 董柏生
仲春时节,春暖花开。持续的晴朗天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焦作市民一早就走到户外,到龙源湖、缝山等绿地公园游玩。这些场景,让焦作市正在进行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水系建设、美丽焦作建设等工作,有了可以细品的民生味道。
“民生问题大于天。”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学习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就是要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群众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没有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3月24日,27岁的刘国威坐在焦作市北郊一座刚落成不久的仓储办公室里,与记者分享他和妻子闫飞飞的创业故事。
4年前,从部队退伍两年的刘国威刚“摔了个大跟头”:靠亲友资助开的小卖部亏得一塌糊涂。在得知焦作市政府正在推行免费创业培训计划以后,刘国威参加了培训,并申请到一笔3万元的小额贴息创业贷款,开始小食品批发生意。在政府持续几年的扶持下,刘国威夫妻的业务快速发展,去年营业额达到1300万元,贷款盖了近5000平方米的仓库,还买了8辆配送货车。
刘国威夫妻只是近几年焦作市扶持的众多创业者中的一个。“一个人创业,至少能带动2.4个人就业。”焦作市人社局局长韩明华说,“政府扶持和鼓励更多人成功创业,群众就业难题就好解决了。”
去年以来,焦作市针对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初高中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免费就业培训15万人次。建立完善的小额担保贷款基本政策体系,全市统筹、多渠道筹集补充担保基金。
2013年,焦作市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9.6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4万人。全市累计扶持创业4万人,带动就业11.7万人。累计转移就业78.67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82.2%。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吃药住院能报销,现在每月给俺发养老金,还有高龄补贴!”武陟县三阳乡樊庄村年逾80的孙道功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高兴得合不拢嘴。
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焦作市转型发展的重点和目标。该市去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33.3亿元,增长13%。新建、改扩建103所幼儿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6%,居全省第二位;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160元……
去年,焦作市编制了总投资831.7亿元的涵盖铁路、能源、水利、生态、教育、文化体育等“十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项计划都与民生有关:桃花峪黄河大桥开通,郑焦城际铁路今年年底通车,让群众出行更便利;城市水系、北山绿化,美丽焦作建设进程加快,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产业聚集区和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转型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在焦作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的内容比往年更多了: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和创业型城市建设;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安排1000万元加强临时救助;安排2000万元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再提高10%……
“继续增加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