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王海军
日前,记者走进武陟县谢旗营镇辛杨村村民沙国瑞的苗木种植基地时,他正和女友辛利琴在查看树苗是否有病虫害感染和新培育的银杏、枇杷等树苗的长势情况。
“干自己喜欢的行业就不能太顾忌旁人的看法,别人越是不理解,自己越应该用心去做。”沙国瑞告诉记者,他和女友去年大学毕业后,回来做起了苗木生意,许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更觉得不寻常,但他家多年来就培育树苗,乡里乡亲也都是靠苗木生意为生,他内心对小树苗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沙国瑞和辛利琴都是土生土长的武陟人,2010年,他俩一同考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园林技术专业。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们的同班同学大部分都到大城市找到了合适工作,沙国瑞却作了不同的选择,决定回乡做苗木生意,圆心底那个埋藏多年的绿色苗木梦。
沙国瑞的想法得到了辛利琴的支持。去年8月,两人在家里的帮助下,承包了20亩农田,开始培育大叶女贞、琵琶、银杏、法桐等20多个树种的苗木。
“你看,这些苗木长得多好啊。”沙国瑞说,培育苗木不是件容易的事,从选种子、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培植流程,哪个流程都马虎不得。正是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家人的帮助,他的第一次创业顺利起步。
为了提高苗木的知名度和扩宽销路,沙国瑞和辛利琴在今年年初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利用淘宝网、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推广和试营销,变传统的“吆喝卖”为“网上销”。记者在电脑里的交易记录上看到,目前已经有三位客商在网上预订了他们的树苗。
沙国瑞一边给新栽的树苗浇水,一边对记者说:“人们对空气质量和环境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育苗木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今年夏天,我准备把培育规模扩大到100亩,让我的绿色苗木梦早实现。”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