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静
“卢师傅,快给我的车补补轮胎吧,还急着办事呢!”3月27日上午,山阳区牛庄转盘东南角一辆挂着“卢师傅便民服务站”牌子的红色服务车格外显眼,一个小伙儿子指着旁边一辆没气的电动自行车说。服务车旁,60岁的卢师傅在忙着为市民修车。
这辆红色的服务车并不是卢师傅自己设置的,而是山阳区城管局免费为修车师傅准备的。这辆长约2米、宽1米多、高2米多的服务车,让卢师傅的摊位彻底告别了废旧自行车外胎往树上一挂、旁边写上“修车”或“补胎”的修车形象。
其实,服务车的设立,不仅让修车摊位更加正规,更解除了卢师傅一直以来摊位无法合法化的顾虑和担忧。
祖籍原阳县的卢师傅来焦作已经30年,修车也有10个年头。10年来,他一直在路边摆个修车摊维持生计,也为附近不少居民解决了修车难题。因为修车,卢师傅和不少居民成了熟人。
其实,一直以来,卢师傅心中都有一个难言的苦衷。
“10年了,周围居民都习惯来我这里修车,可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容市貌越来越整洁,我这样的路边小摊,是方便了居民,却影响了市容。”卢师傅每天都担心自己的小摊点可能会被取缔。直到去年9月份,山阳城管设立“修自行车”服务车的举措,彻底解除了卢师傅的后顾之忧。
“考虑到修车摊虽然不规范,有损市容环境,但毕竟满足了群众需求,也缓解了商贩的生活之难。如此一来,规范修车摊点、制作统一的服务车就成了我们共同的选择。”山阳区城管局副局长李建雷说。据了解,目前在山阳区主次干道上还有9处和卢师傅一样的服务点,这些服务车由山阳城管面对商户发放,统一进行编号管理,签订管理协议,同时加强巡查监管。
“城市的形象我们要维护,可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让我们城市实现长效管理机制,在满足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市容市貌的整洁工作,让我们的城市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李建雷说。
卢师傅的服务车成了街头一景。
本报记者 李文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