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苦瓜丰收盼客商
省、市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
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图片新闻
“流动舞台”:弘扬传统文化新风尚
别让奇葩祭品玷污了清明节的“清明”
一张纸献爱心“身边的榜样”慈善捐助活动
第五次公告
明白深刻内涵 做“四知”好干部
媒体观点
全力推进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奇葩祭品玷污了清明节的“清明”
□张松超
    精神大于物质,内容大于形式,即使是普通的祭品,只要带着真情实意,祭祀的
                 目的就达到了。奇葩祭品,是对祭祀文化的误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除“金元宝”、菊花、香烛等传统祭品外,今年祭品市场又出现不少与时俱进的新产品。以WIFI路由器,“马上体”冥币、冥间证件套装为代表的新祭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不过,很多人对这些时髦的祭品并不感兴趣。有专家表示,祭祀文化是严肃的,应避免庸俗化,同时倡导绿色祭祀。

  (据《楚天都市报》)

  每到清明节前夕,各种奇葩的祭品和祭祀行为都会让公众大跌眼镜,前几年就有“纸美女”这样的低俗祭品,也有把代人扫墓祭祀作为经营业务的,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即清明节变味儿了,祭祀行为更是流于形式,与祭奠先人的初衷已经渐行渐远。  

  清明祭祀,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清明节凝结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神层面上的祭祀。精神大于物质,内容大于形式,即使是普通的祭祀品,只要带着真情实意,祭祀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仅仅注重表现形式,追捧一些稀奇古怪的祭品,这本身就是对祭祀文化的误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尽孝道,应是厚养薄葬,生前对先人尽到晚辈的义务,让他们身心健康,颐养天年,而逝世后,葬礼祭祀都应该从简操办,更不应盲目攀比。毕竟,人去万事空,再奇特的祭祀品,逝者也难以消受,而祭品仅是形式,祭奠先人更需虔诚的心,切不可将低俗当潮流,将恶搞当时尚。  

  各种奇葩祭品的不断涌现,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祭祀方式并没有深入人心,其推行可谓任重道远,这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净化人们的祭祀观。比如,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络祭祀等方式都应该大力倡导推广,这样既寄托了对先人的思念,也做到了环保低碳,还给了清明节的“清明”本质。  

  我们还要看到,祭祀扫墓并不是清明节的唯一主题,出游、饮食也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逝者已矣,生者在向先人寄托哀思的同时,顺便会亲近大自然,去享受一下生活,这是生者在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小憩,也是净化心灵的需要,生者的幸福生活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当代社会思潮改变着人们的祭祀观念,也让祭祀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但热爱自然、崇尚孝道作为清明节的精神内涵,是不能改变的。清明节祭祀的意义不仅在于缅怀逝者,更凝聚着人们对家庭、故乡,甚至是民族文化的认同。所以,如果清明节祭祀流于形式,则玷污了该节日的文化内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在此语境下,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本质,让人们的灵魂得到传统文化的洗涤。清明节,就是检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回归的试金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