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推行医疗联合体,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医师多点执业、“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大力促进社会资本办医……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医政工作将从六个方面着力推进医改。
推行医疗联合体
推动医生和患者流向基层
随着医改的推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但基层人员素质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的匮乏,也使得患者扎堆大医院的现象持续上演,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
怎样让人才走下去,送技术、塑人才、合理分流病源,共同促进发展?今年,我市将按照统筹协调、主动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建立以城市区域医联体、城乡医联体、县乡一体化医联体、专业医联体等为组建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新秩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
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助力按病种付费和支付制度改革
推行临床路径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路径是针对每一个病种制定出的一套在一般情况下专科医生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能够有效防止大处方、滥检查,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去年,我市21家二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扩大了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及病种数量,共选择了22个专业的166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进入临床路径病例23341例,完成22190例。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看,临床诊疗工作逐步规范,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有所缩短,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今年,我市的医改工作将在医疗保联综合支持制度改革上寻求突破。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保障政策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诊疗模式是付费制度改革的基础,我市要求,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医疗机构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效组织推进,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医疗管理模式创新,助力全市按病种付费和支付制度改革。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是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有效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让更多的患者群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我市制定了《焦作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去年1月1日起实施。2013年,全市共有8人申请并获批多点执业。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大力宣传《焦作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引导有意向的医务人员开展多点执业。我市还将针对医疗联合体内的医师多点执业模式制定便捷的备案制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推进“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模式
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为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我市大力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新型诊治服务模式,2013年全市共有90所医疗机构的19.6万名患者享受了这种服务模式,占所有住院患者总数的47.59%。“先住院后结算”新型服务模式方便了群众就医,减轻了困难群众入院时的筹资困难,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服务,融洽了医患关系。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巩固“先住院后结算”已经取得的成果,完善相关措施,使管理更加科学、便捷;扩大覆盖面,确保所有乡镇卫生院在4月底前全部开展;进一步充实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开展门诊“一卡通”服务,丰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内容。
促进社会资本办医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去年,我市社会资本办医进一步发展,全市一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35所,床位1820张,占全市总床位6.84%,同比2012年增长1.51%。焦作同仁医院、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相继开诊,办医规模、规格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市社会资本办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为民营医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今年,我市将大力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填补医疗空白的民营医疗机构建设,限制低层次、无特色、小规模医疗机构的重复建设,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营造良好的民办医院发展氛围,逐步提高民办医院占全市医疗资源总数比例,促进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协调发展。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持续做好国家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进一步加强定点机构建设和信息上报管理,确保手术脱盲率100%。同时,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