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孙永伟)马村区抢抓全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创新工业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变促进、以变求胜,截至去年年底,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2.6%。
突出科技创新,变“低能”为“高效”。该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积极抓好科技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进行技术合作,举办产学研专项活动,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同时,该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全年争取科技资金125万元,储备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8个。其中,东星炭电极、健康元等企业的3个科技攻关项目分别列入省、市级科技计划;东星炭电极主持制定了矿热炉用高石墨质炭电极行业标准;该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逐年加大。
发展循环经济,变“三废”为“财富”。该区按照“延伸链条、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沿着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再利用——再循环这个黄金链,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循环链,把工业“三废”变成了再生资源和财富,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催生出一个个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区焦煤能源有限公司、冯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砖厂、耐力环保建材厂、君美威建材厂、恒发建材厂、盛世铭达建材厂等10多个煤矸石、粉煤灰砖厂,年消化煤矸石40余万吨、粉煤灰25万吨,实现产值6500多万元,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力推外向型经济,变“内战”为“外战”。该区通过大力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发展外经合作、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实施“外向带动”发展战略,致力做大做强外向型企业,拓宽出口渠道,搞好出口创收,促进工业经济向外向型转型。据统计,该区2013年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1.4%,出口产品呈现多样化,出口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美国等10多个国家,有力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