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国中职学校将向农民敞开大门
安倍推动武器出口背后的野心
公安部面向全国基层民警
开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
我国首型商用“海上飞船”
通过船级社适航认证
北京启动“保姆基地”建设
一名中国游客
在马来西亚遭绑架
重庆首台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投用
白宫菜园开种
延伸阅读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7岁捐肾救母男孩患绝症离世

  妈妈含泪接受手术

楚天都市报讯 天堂里,他不会孤单。天堂里,也能感知妈妈的温度。昨日凌晨,荆州7岁男孩陈孝天因罹患脑瘤不幸离世。遵从他的遗愿,医生将他的左肾脏移植给了肾衰竭的母亲。同时,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名年轻患者的生命。

陈孝天5岁半时查出患有恶性脑瘤,手术后不幸复发,无法再进行医治。而天天的妈妈周璐患有尿毒症,只有肾脏移植手术才能救命。心焦的奶奶大胆提出:在孙子离开后,用他的肾脏来挽救儿媳。这一想法遭到周璐的强烈反对。而懂事的天天说,“我想救妈妈!我想保护妈妈!”

为了让儿子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上得以延续,周璐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愿意接受儿子的肾脏。

昨日凌晨4点15分,小孝天不治离去,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妈妈。上午10时许,母子间的肾脏移植手术在同济医院成功完成,天天的肾脏开始在妈妈的体内正常工作。这也成为我省首例直系亲属间的遗体器官捐献案例。

同时,根据国家网络分配系统分配,天天的右肾捐献给了21岁的襄阳女孩冯晶(化名)。冯晶患尿毒症两年多,一直没有等到肾源,母亲配型成功,却查出患有遗传性肾病,不能捐献,是天天给她带来了最后的希望。

另外一名受捐者是27岁的武汉小伙文军(化名),他患有严重的乙肝肝硬化,一直在苦等捐献者。

昨日中午12点30分和12点45分,这两台手术也成功完成。天天重新点燃了3个人的生命之光。

他走了,他还活着。

他走了,他不会遗憾。

昨日凌晨4点15分,天天的心脏停止跳动。6个小时后,他的一个肾脏成功移植到了母亲体内,并开始运转,他最后的心愿实现了。

奶奶的哭喊没能留住天天

前天晚上到昨天凌晨,对于周璐一家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2点多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病房的宁静,医护人员冲进161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赶紧通知守在对面病房的奶奶陆元秀:“快来!天天不行了!”陆元秀一边哭一边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从荆州赶来的爸爸和爷爷也赶紧守在了重症监护室的门口。

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家人的呼唤没能挽留住天天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火慢慢熄灭,停止了自主呼吸。

3点15分,陆元秀进入手术室跟孩子做最后的告别。她伏在已经失去意识的天天身上,抱着孩子的头嚎啕大哭。“天天!天天!”她不停地 呼唤着孙子的小名,希望能有奇迹出现,然而最终绝望了。

4点15分,天天的心脏停止跳动。同济医院的三名医护人员站在手术台前为天天默哀,5分钟后,器官切除手术开始。

5点20分,天天的器官顺利送达同济医院手术室。

妈妈挂着泪躺上手术台

那一夜,在同济医院病房里,母亲周璐彻夜未眠。白天医生告诉她,天天很可能过不了今晚,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昨日清晨5点15分,她突然接到通知,到医生办公室做术前谈话。“难道天天走了?”她心里忐忑不安,一见到她的主刀医生、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所陈刚教授,就问:“现在就手术吗?”得到医生肯定的回答后,她低下头再也没有开口说话。

“只有十多分钟时间,却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一次术前谈话。”陈刚教授说,一般肾移植的病人等待了很久,得知可以手术都是非常高兴的,但周璐高兴不起来,通知她做手术就等于告诉她儿子已经走了。“她没有哭出声,只是一句话都不说。”沉默良久,周璐最终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

5点29分,周璐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到自己的病房仅几步之遥,她却走了很久。“天天走了,儿子的最后一程我没能陪在他身边!”一回到病房坐在病床上,她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身边的亲人不停地安慰她,帮她擦眼泪。随后,手术前的一段时间,除了配合护士做术前准备,她一直抱着腿坐在床上,将头埋在胳膊里。

6点38分,周璐被推进了手术室,直到她躺到手术台上时,眼角还带着泪水。

肾脏在妈妈体内开始工作

7点,周璐开始麻醉,7点43分手术正式开始。两个半小时后,天天的左肾被移植到了母亲的体内,并顺利地发挥起功能。

陈刚教授说,手术非常顺利,“一般动脉、静脉血管吻合后,会等一会才能排尿,排尿就说明新的肾脏开始工作了,昨天的手术一吻合马上就出现了排尿,手术效果完全不亚于亲属间的活体移植。”

11点20分,周璐从手术室转到了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观察。医生介绍,不出意外的话,她一周后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天天“回家” 荆州市民送行

昨天下午,天空阴沉,不时垂泪。

松柏相掩的荆州雨台山陵园,迎来了一位年仅7岁的勇敢小男孩——荆州第17位器官捐献者,天天。

虽然他在人世间只有短暂的2600多天,但他捐献遗体和器官,救活母亲和其他两人的感人故事,将长久流传。

“天天啊,奶奶带你回家了。”在陵园深处的26排5号,当天天的爸爸陈鹏将骨灰放进墓室时,天天的奶奶陆元秀已哭成泪人,几度晕厥:“奶奶真没用,没能把你救活。你走了,奶奶怎么活啊。”

在场的亲人和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无不动容落泪。

荆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搀扶着陆元秀,轻声地安慰:天天是个小英雄,他救了好几个人,您想开些。

陵园的工作人员杨女士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小天天的事迹后,几次落泪,她原本打算忙完清明节后,就去医院看望天天母子,不料天天走得那么急促。昨日她特地赶来,为天天送一捧鲜花。纪南镇的韩女士等3人,也早早赶来,送上绢花,表达对天天的敬意和祝福。

天天生前喜欢玩的奥特曼,喜欢吃的雪饼,以及他住院时老师和同学为他折的千纸鹤,都一一摆了上来。亲人们喃喃地说:“天天啊,带上这些,你就不再孤独了。”

其实,当天天在荆州住院期间,他想捐肾救母的意愿就感动了无数荆州市民。一些市民前去为他们加油鼓劲,并偷偷留下一些心意,一些爱心企业也慷慨解囊,共为这个家庭捐助了32万元善款。

荆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称,小天天是该市第17位捐献遗体、器官者。今天,他的名字将刻在捐献者纪念碑上,也刻入荆州人民的心里。

天天,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

  “裸脸”消防员怀抱“面罩婴儿”冲出火场

  场面感人

  昨日,一组名为“烈火雄心 消防员让出面罩保婴儿平安”的图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网友评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照片中那位怀抱婴儿的徐州消防支队侯山沃中队排长付一帆对此事却淡然处之,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这是很小的事情”。其实付一帆口中的“小事”可是关系生命安危的大事。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早年香港消防员曾因在火场让出面罩给受困人员而壮烈牺牲。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苏磊 孙逢宇

  救人组照让人“热血沸腾”

  救人照片网上热传

  这真的是一组如网友所说“让人热血沸腾”的照片。组图中,一名消防战士身穿战斗服,背着“氧气瓶”,头部却没有任何保护器具。他怀中抱着一名婴儿,迅速跑出居民楼楼洞。在他身边的楼间小巷里,还可以看到烟雾涌出。在这名战士怀里,一名婴儿身上裹着毛巾,头部被全部包进了呼吸面罩里。

  随该组图片附上的说明为:2014年3月30日下午16时43分许,江苏省徐州市侯山沃消防中队接到报警称,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奎山3组86号一居民楼着火。中队接警后立即出动3车20人前往救援。房内烟很大,有明火,并且有5名人员被困。由于其中一个婴儿只有8个月大,为最大限度减少烟气对婴儿的伤害,消防官兵及时将空气呼吸器面罩拿了下来并放到婴儿的口鼻处,为婴儿送上新鲜的空气。

  网友评论“震撼”

  这组照片被发到网上后,迅速引来了网友们的关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消防等官方微博纷纷转载。网友们的评论很快达到数万条,不少评论认为,这组照片看起来非常“震撼”。

  网友“十年磨一剑”跟帖称,“这样的画面既真实、又震撼,消防战士抱着婴儿呼喊的样子,让人对他的职业肃然起敬”,网友“忘忧草”留言,“满满的都是正能量,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为可爱可敬的消防员点个赞。”山东德州消防官方微博则跟帖:“徐州战友,好样的!”

  孩子当时面临三重危险

  连云港中医院儿科专家李建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从火灾发生情况看,两名孩子当时情况非常危险,现场可能对孩子造成三种伤害,一是浓烟可能进入孩子呼吸道,对孩子气管、呼吸道带来伤害,二是现场的高温可能灼伤孩子身体和气管,三是长时间在缺氧环境里可能对孩子脑部、心脏带来伤害,“两名孩子及时抢出而没有发生危险,既是他们的幸运,也有赖于消防战士的机智和英勇。”

  事故原因待查

  记者昨日了解到,发生火灾的自建楼中,老太太住一楼、年轻夫妇带着孩子住三楼。发生火情时,老太太戴着口罩冲上三楼,没想到刚上去就被浓烟困住,周围邻居曾想上去施救,均被浓烟挡了回去。所幸5名被困者都被消防官兵及时救出,身体均没有大碍,消防部门表示,起火原因可能是杂物间电线老化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消防战士:其实这是很小的事啊

  昨日,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照片上的主人公—徐州消防支队侯山沃中队排长付一帆,他随后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

  对于自己在网络爆红一事,今年26岁的他显得相当意外,连呼“其实是很小的事啊”。

  3月30日下午16时43分许,侯山沃中队指令:泉山区奎山3组86号一居民楼着火。付一帆立刻和19名战友,乘3辆消防车赶往现场。火灾发生在一处居民自建的三层小楼里,到达现场后,付一帆发现从二楼、三楼窗户里,涌出了大量浓烟,从二楼窗户还能看到明火。消防官兵现场侦查发现,起火点在二楼的杂物房,大量的浓烟涌进三楼楼道,堵住了楼下人员唯一逃生通道。有一家五口现在困在三楼一间卧室内,仅靠着关闭房门勉强隔住部分浓烟。

  消防官兵们立刻展开施救工作,在两支水枪的掩护下,付一帆和队友赵帅、陈启洋组成营救小组,三人带着氧气瓶冲入楼洞。上了二楼之后,付一帆就发现烟太浓,看不清方向,且通道狭窄、堆放着各种杂物,他立刻指挥另两名队友站成一排摸索前进。到达三楼后,几人开始大声呼喊。很快,付一帆听到了回应声,但由于现场火燃烧声音太大,他无法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只能大声告知被困人员压低身子、用湿毛巾堵住口鼻,自己则和队员一起继续地毯式摸排。

  几分钟后,三人在一个小隔间里找到被困人员,一共5个人,一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两名只有8个月和2岁多的孩子。陈启洋立刻用一块布护住一名两岁儿童的面部,单手抱起快速离开,付一帆则用一条毛巾裹住更小孩子的身体,抱在怀里。

  “我当时感觉孩子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手脚也没在动,就觉得情况不妙,赶紧把空气面罩戴在他的头上”,付一帆随后就眯着眼、憋着一口气摸索出去,在三楼到二楼烟最浓的地方,他走得跌跌撞撞,大腿被杂物几次硌到,浓烟呛得他无法睁眼、不住地咳嗽。

  幸好,两人在浓烟里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跑下了楼,将两名孩子交给亲戚,两名战士又迅速返回了火场。

  另三名被营救的人员中,老太太由于自己戴了口罩,付一帆和赵帅一起将她扶了下来。

  付一帆第三次返回火场,在营救一对年轻夫妇时,女子因为精神紧张,不敢走出房门,三名消防员一边安慰她,一边由赵帅将自己的面罩脱下来,戴到女子头上,随后将这对夫妇顺利救出。

  3名火场救人的消防战士

  三名消防战士火场英勇救人,当时就赢得了群众掌声。这三人分别是:付一帆、陈启洋、赵帅。其中,付一帆是一名作战经验丰富、不折不扣的老兵。从警7年来,他先后参与800多次的灭火救援,救出群众70余人,换算一下,平均每三天,他就要奔赴一次火场。付一帆是2007年入警,次年就被提拔为副班长,2009年,当时还在江苏消防总队泰州市支队时,他就凭自己努力考入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深造。曾经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学员以及优秀警官等荣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