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所住小区内居民将家中电线直接拉到楼下,利用“从天而降”的电源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很普遍。许多老式居民楼下,由电线互相缠绕组成的“蜘蛛网”,给居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网友【小豆豆】在网上发帖吐槽:“从楼道口‘从天而降’的电线下通过,每次都提心吊胆,这样的感受你们有吗,亲?”该帖一发出,立刻引来网友热议。
【记者走访】
根据网友反映的情况,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多个小区,发现私拉乱扯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还真是普遍。
在和平街某小区,记者看到许多居民楼下杂乱地停放着一些电动车和自行车。在一楼道前记者抬头一看,头上拉扯的电线犹如蜘蛛网一般,竟然还有从六楼直接扯下来的电线。不远处,几辆电动车正在充电,电源和插座就放在海绵坐垫上,还有几条未充电的电线没有被收起来,依旧任其悬挂在空中。
住在一楼的孙大姐提起楼道前的“空中电源”很是担心,她说:“楼下放着这么多带电的排插,很容易引起触电事故,特别是许多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呢,万一裸露的电线发生火灾,后果可不堪设想。”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该小区有专门的车棚,车棚里也可以充电,为什么私拉电线的现象还如此严重?居民李女士道出了其中的无奈:“车棚里原来充电按月缴费,每个月30多元也不贵,现在价格上涨了,一次要2元,比以前贵了很多。电动车几乎每天都要充电,而且有的家不止有一辆电动车,一天也不止要充一次电,这样算下来每个月的充电费真是不少。再有就是电瓶很沉,要是每天掂楼上充电很不方便,没办法只能从家里扯电线充电了。”
晚上9时,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的车棚,看到车棚的面积不算小,里面已经摆满了车辆,车棚里挂着的充电排插上寥寥地插着几个充电器插头,抬头看到棚顶上有许多根从挨着车棚居民楼里住户窗户中延伸过来的电线。
说起充电费涨价的事,车棚的管理者也很无奈:“我们用的是商业电,本就比家用电贵,如果按原来的收费标准,月月都赔钱,而且有的人钻空子充电不给钱,车辆又多,我们很难管理,所以就改变了收费形式,但是允许附近楼层的居民把电线拉到车棚里,这样总比让车都停在每个楼道前充电安全些。”
家住果园路某小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私拉电线的问题更严重,因为该小区没有停车棚,还保留着很久以前一个个单户的煤球房。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几乎每个煤球房都会有一条与家户窗户相连的电线,有的电线离地面不高,记者伸手就能摸到。还有的电线看起来已经明显老化,存在着很大的漏电隐患。刘先生说:“就算是刮风下雨天,这些电线也依旧是悬在空中,走在下面总是胆战心惊的,可是小区也没有物业,根本就没人管。”
随后,记者又来到丰收路某花园小区,这里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同样普遍。因为该小区同样没有车棚,因此,几乎每个单元楼栋内都有电动车在充电,从高处扯下来的电线在风中摇曳。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物业很是无奈。2008年的时候,我们小区就发生了一起因为充电导致火灾发生的事故,好在巡逻的同志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大祸。目前来说,我们物业管理人员只能在门口张贴告示,提醒广大业主注意安全,发现裸露老化的电线及时通知业主。”
【部门声音】
据了解,近几年因电动车充电不当引起的触电、火灾事故频发。一边是苦于小区没有车棚无法充电,一边是不想掏存车费和商业电钱而自行充电。那么,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网友和市民,尤其是自行扯线给电动车充电的要注意了。3月25日,在我省召开的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拟修改的《河南省消防条例》,规定加强和规范电动车的存放和充电过程,居民住宅区要单独设置电动车存放和充电场所,在公共走道内违规充电拒不整改的,可处以200元罚款。
消防部门建议,电动车火灾多发生于充电过程中,一些市民把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内,图个自己方便,有人甚至在楼道里给电动车充电,这就埋下了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而且一辆电动车起火,很快就会连带其他物体起火。电动车停放在楼道之后,一起火楼道就被堵住,楼上的居民逃生的难度会增大。小区内应清查停放在楼道中的电动车,消除此类消防安全隐患。小区可以建车棚,电动车应集中管理、集中充电。居民在给电动车充电时应注意,充电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电池、充电器在充满后若继续充电,就可能因过充、发热引起火灾。避免将电动车的充电器放置在车垫、海绵等容易受热起火的地方,注意不要在电动车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后再给电动车充电,可得注意安全,小心触犯法律。
【网友热议】
网友【高山流水】:高空甩线很危险,不能为图一时便利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网友【滴答滴】:类似这种情况,我看着心里都发怵。这种现象早就该管管了,希望新条例能尽快实施。
网友【仰望星空】:希望小区能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更希望小区能以排除安全隐患、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尽快建立起专门的电动车停车场。
本报记者 付凯明 赵银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