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一条网友的求助,经焦作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后,首先在焦作日报社职工中引起共鸣。昨日傍晚,当记者将本社职工踊跃购买爱心菜并帮助联系买家的消息告诉菜农冯小五时,冯小五不住地感慨:“没想到自己不抱希望的一次求助,能引起这么好的效应,媒体的影响力还是大啊!”
4月4日,冯小五百亩花菜少人问津的消息见诸微博,8日11时许,本报新媒体管理员崔珊珊、李政阳看到这条微博后,立即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进行了转发。出于媒体的社会责任,崔珊珊、李政阳还向本社职工发出了购买爱心菜的邀请。
一石激起千层浪,菜农的疾苦牵动着焦作日报社职工的心,大家纷纷响应,你5公斤,我10公斤,还有记者主动联系友好单位,替菜农分忧。从昨日16时许发出信息到21时,本社职工共报名购买爱心花菜580余公斤。
昨日21时许,记者再次与冯小五通电话,将焦作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他的求助以及报社职工订购爱心菜的信息转达给他时,电话那端传来冯小五激动的声音:“太感谢报社了,通过你们的牵线,博爱一家单位给我打电话,订购2500公斤花菜,明天下午送去。有你们的帮助,我卖菜也有希望了!”
记者感言
放下电话,记者也在思考,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蔬菜生产地区差异越来越小,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和集中上市等原因造成的结构性、区域性和阶段性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卖菜难、菜贱伤农的情况发生。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受天气影响大,尤其是蔬菜,生长期短,上市集中,不易储存,更容易导致滞销和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如何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记者综合近年些农业专家及菜农的建议和经验,提醒菜农,除了依靠商务部门、农业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还要避免根据去年哪个蔬菜价格高来决定今年种什么,从而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同时还要注意市场变化,充分加强产销衔接,通过组织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活动,解决滞销卖难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工业产品、农业产品都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牵制着,尤其是农产品,一时的、某个区域的滞销并不代表生产过剩,而是信息不通畅、流通环节不顺畅等因素造成的。我们不能因为今年的“冷”而害怕明年继续“冷”,也不能因为今年的“热”而盲目乐观。俗话说,庄稼不收年年种。只要我们充分预料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多关注多寻求多建立销售网络,就能有效避免各种冲击。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蔬菜品种、产量、价格等产销信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