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如果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得不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个城市必然是管不好的——这从一些城市城管的负面新闻中得到了印证,也是焦作城管要思考的话题。
“没有群众的拥护就没有生存的基础,更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社会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城市管理者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业务技能、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4月4日,谈及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廷中如是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管,让城市更亮丽。”——这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共同的心愿。基于这种认识,市城管局今年起着力打造“法制城管、服务城管、百姓城管、科技城管、和谐城管”。
“‘五个城管’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群众的需要,更是城市新型管理者自身建设的需要。”杨廷中说,“打造‘五个城管’就是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城管队伍,让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逐步把焦作建设成人民群众乐业、宜居、舒适的美丽家园。”
我们期待的不是口号。“五个城管”如何服务我们的需要呢?
城管的是是非非
油菜花黄,柳绿桃红。清明时节,春天的色彩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也点缀着一些人踏青的图画。然而,对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中队长李永生来说,今年清明节,他和队员们在清理占道经营、取缔店外经营的执法检查中送走了三天假日,自己却在为母亲扫墓的承诺中失约。李永生说:“每逢节假日,一些商贩就涌上街道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这时我们要全员上路执勤,维护节日市场秩序,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在人们眼中,城管似乎与暴力执法沾亲带故,只要出现城管的新闻,就离不开这些影子。其实,城管人工作很努力,更懂得人情冷暖。”李永生的话里透露出他和队员们心中的纠结,不是怕工作辛苦,而是怕辛苦工作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这纠结不是没缘由。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城管与摊贩间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在这些冲突中,伤亡人员既有小商小贩,也有城管队员,可是新闻后的网友跟帖和舆论倾向往往都是一边倒。无论是理性的分析批评,还是谩骂、攻击,几乎都是针对城管队员。“近几年,全国城管被媒体披露、曝光率越来越高,可以说99%都是关注城管暴力执法的。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城管被‘妖魔化’了,甚至成了‘暴力机器’的代名词。”一位多年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人说。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左右他人的言论,但至少可以做到履职尽责,不怨天尤人。我们不能一味抱怨城管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应该更多地检讨自己,看工作态度是否基于对群众的感情?看工作作风是否端正?看工作方法是否科学?只要做到无愧于群众需要、无愧于城市发展、无愧于道德良心,就是人民的好城管。”杨廷中说。
“随着近几年对城管人员招录考试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在城管部门中开展执法教育年、服务年活动,让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市城管局副局长蒋和平说。
社会在发展,城市在发展,城市管理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城管与商贩的恩恩怨怨
只要有城管的新闻,就会引来人们的高度关注,这是现实给出的答案。“饱受诟病的城管粗暴执法,说到底就是如何看待城管与商贩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问题。”杨廷中说,“很多关于城管的负面新闻,都把城管视为强权、强势的形象,往往把城管对商贩的执法管理看作是欺压困难群体。”
谁说城管和商贩是天生的冤家?城管,作为人民群众赋予权力管理城市的部门,他们执行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城管和小商小贩一样,都是城市生活有序、市场繁荣的重要元素。如何让商贩在城市中有序经营,更需要制度的优化和管理的智慧。对此,市城管局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管为人民”的工作理念,要求执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从取缔与被取缔、执法与被执法的角度解决占道经营问题,而是要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下决心解决商贩的生存问题,完善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建设,并在市场内设立爱心摊位留给家庭困难的商贩,从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源着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商贩在规范的市场内安心创业,强化城管人员的法制意识、服务意识,打造百姓城管,提升科技管理能力,为群众营造美丽、宜居、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深入剖析小商小贩的组成,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不少下岗工人,他们要自谋生路,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从小商小贩做起;有拆迁失地的农民,城市发展了,郊区的农民直接变成市民,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为了生计,他们摆起和种地老本行有关联的卖菜摊,成为小商小贩中的一员;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有的携家带口来到这个城市,一个人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另一位迫于生活的压力,有些也就加入了小商小贩的队伍。
“这些人都是城市的困难群体,他们为了生活开展自救,这需要我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旦出现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就会受人指责和诟病。依法管理好城市,为商贩服务好,就是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站在讲政治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这个群体,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城管被‘妖魔化’了。”杨廷中说。
要想更好地为商贩服务,塑造城管新形象,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只有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业务技能,才能拉近城管和群众的距离,从根本上管理好我们的城市。
杨廷中说,打造“法制城管、服务城管、百姓城管、科技城管、和谐城管”是城管人员服务群众的选择,更是城管生存与发展的选择。
解读“五个城管”
“做城管不荣,骂城管不辱,勿说城管无用,城市全靠城管;吃市民之饭,穿市民之衣,莫道市民可欺,城管也是市民。”这是杨廷中在南阳内乡古县衙对联的基础上改写的。
“城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首先要树立法制理念,不依法行政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把打造法制城管放在第一位,它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学法守法不盲干’。”杨廷中说,“不盲干”就是遇事不要头脑发热,尤其是在一线执法的城管队员,要把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不盲干”,既体现执法的原则性,又把问题解决好,达到执法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就是把过去以管理型为主的政府向服务型为主的政府转变。市城管局提出的打造“服务城管”,就是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城市的基础上,完善城管部门服务职能,概括起来就是“转变理念为人民”。“过去我们被‘妖魔化’的原因之一,就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没有做好。”杨廷中说,法制城管、服务城管抓好了,老百姓就会理解、支持城管的工作,自然就建成了百姓城管。百姓城管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树立形象转作风”。
“打造‘科技城管’,就是要强化城管的科技力量,保障城管依法行政,其核心概括起来就是‘先进技术出公平’。”杨廷中举例说,为一线城管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就能对城管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执法中一旦遇到抗法事件,产生纠纷时还能还原事件真相。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市城管局打造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更成了构建大城管格局的工作平台,是科技管理手段的具体运用。然而现实工作中,城管的数字化不接地气,解决具体问题时技术力度不够成为城管部门今后加强科技化手段的重要突破口。
“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在规范管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廷中举例说,目前群众对清运建筑垃圾车辆在城区内抛、撒、滴、漏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行为深恶痛绝,如果在建筑工地安装数字监控装置,从源头上对建筑垃圾清运车辆严格把关,实现卫星定位,就能把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倾倒、消化过程纳入正常管理,响应群众呼声,解决好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利用这一难题。
“依法行政,服务群众,扎根百姓,科技管理,这都是打造‘和谐城管’的内容,核心就是‘宜居美丽建家园’。”杨廷中说。
从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以形成执法合力,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化解社会矛盾,从打造“五个城管”以引领队伍建设——焦作城管,不是一支胡干蛮干的队伍,而是一支知法守法、有教养、有素质、有良好作风,是为全市人民管好城市,创造宜居、幸福、美丽、和谐生活的队伍。
我们期待城市和谐发展,更期待“五个城管”在城市管理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