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4月7日,春光明媚,记者来到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采访。盆窑村因烧制陶盆而得名,这里生产的黑陶制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黑陶之乡。黑陶生产最繁盛时,村里有180家黑陶作坊,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仅剩十几家。记者走进老艺人张红才的窑洞时,张红才和孙子张窑窑正在忙碌着。
70岁的张红才7岁开始跟父辈学徒,做黑陶已经60多年了。“听专家讲,黑陶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盆窑村出产的黑陶以‘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的特点闻名天下。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俺村烧制的陶器就被选为皇家贡品,称‘御制陶器’。明朝时,俺村烧制的莲花纹大鱼缸、牡丹花盆、青狮等制品很受皇室喜爱。俺村祖传的黑陶制作技艺2008年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黑陶,张红才如数家珍。
“黑陶制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人们摆放在室内有益身体健康。我烧制的黑陶产品在北京市场很受欢迎,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拉走了3卡车,有大小近300件,至少可以赚4万元。”张红才得意地说。
为了将黑陶制作技艺传下去,一年前,张红才动员23岁的孙子张窑窑跟自己学习烧黑陶。“制作黑陶可不容易,要经过手工取土、制泥、拉坯、绘画、雕刻、压磨、烧制等70多道工序,尤其是对泥土的要求非常严格,泥土必须细腻,颗粒大小和密度要均匀。烧制时,窑内温度升至800摄氏度后,要烧18个小时的时间。”在休息的间隙,张窑窑向记者介绍,“我过去在技校学的是电工,毕业后去一家修理厂干了一段时间。随着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一年前,家里人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来继承爷爷的衣钵,我就回家跟着爷爷干。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了黑陶制作这门手艺,虽然这活儿挺脏挺累,但它是一门艺术,不能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