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闹脾气、不去学校、绝食……这些貌似只有身处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才干得出来的行为,偏偏发生在一个才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杰身上。别惊讶,小男生给出了不容置疑的理由:竞选连任班长失败了,很不爽。小杰休学一年,转校后,心里的这个结才解开。
(据《钱江晚报》)
虽说这个才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各个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当上了班长,一干就是三任,到第四任落选了,导致其绝食自闭,闹脾气。事后,家长、老师、心理辅导医生也想尽办法,终于使他走出了心理阴影。对此,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应当引起教师及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我们要反思,使孩子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什么?想必不单单只是孩子的性格倔强,争强好胜吧!就算是,身为老师和家长,对此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与愧疚吗?
诚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孩子要求积极上进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什么年龄的人就该做什么年龄的事。班干部竞选,好处在于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了解政治,懂得生存的“丛林法则”,更好地提升综合素质。但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就要干一个年龄段的事。小小年纪,若是天天琢磨着怎样“当官”,如何能够全身心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对班干部怎么定位,老师怎么看待学生干部,都应有所思考。老师不应该对学生干部有什么特别照顾,班干部只是辅助老师管理班级和服务同学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班干部承担的职责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有兴趣去做的。此外,班干部也不是什么全能型学生,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都有优缺点。教育是社会的缩影,老师对普通学生和班干部有什么样的态度必须深入思考。
作为家长,对于这类问题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孩子迷失方向,更不能弄丢孩子的本真灵魂。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必须有抚慰和引导,抚慰他们的不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心灵正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茁壮成长的树木。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要让孩子将来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就应该对学校里的各种“选举”重新定位;要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思想,莫让成人的功利世界过早地进驻孩子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