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明旅游,让我们多些自觉心
“廉”剑高悬
学习弘扬焦裕禄砥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焦作日报社招聘公告
看孩儿不误献血
牢记“四知” 争做示范
家风家教是做人根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家教是做人根基
□李从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老师。父母遗传给孩子的生命基因是生物基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地传承给孩子的是家风、家规、家教、家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育人。家庭及其周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改善孟子成长的环境。岳母刺字就是岳飞母亲把精忠报国的家训刻在岳飞身上,优良的家风家教培养出一个传诵千古的民族英雄。家风家教是播种精神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教就是家庭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父母爱打麻将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学会。父亲常抽烟的家庭,孩子学抽烟的可能性就大。书香门第必然书香传家。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有的人不堪重负,选择自杀,演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优秀家长、儿童教育家赖国全在《一场价值百万的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读过孝经的人不会自杀!”因为孝经教导人们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同样一个践行孝经的人是不会腐败的,也是不会伤害父母、危害社会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深远、根深蒂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就是孩子小时候甚至终身的榜样。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将门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等等,就是这个意思。事实上家风家教是做人根基,举足轻重,耳濡目染,点滴积累,不容忽视。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统揽古今中外,个人家庭运相连,成败兴亡不间断。成也家风家教,败也家风家教。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现在许多家长不称职,不读书,不会教育孩子。终日忙着追名逐利,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社会,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地基作用。玉不琢,不成器。养不教,父母过。大家曾对大学生把脏衣服邮回家议论纷纷,主要责任不在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懒惰是父母娇生惯养造成的,是父母的罪过和耻辱。比给孩子钱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尊自立自重自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些家长溺爱孩子,本末倒置,糊涂的爱害了孩子。

  《弟子规》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论语》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母都希望孩子孝顺,可往往精心培育出来的是不孝之子。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最初的被家长忽略的长期形成的家风家教上。那个小时从偷针开始,得到母亲肯定,长大成大盗被抓,死前咬掉母亲奶头的悲剧,不正是不良家风家教的典型例子吗?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优良家风,润人无声,薪火相传,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走向辉煌。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中央提出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今年春节央视记者采访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是根本,是核心。家风也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从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严格落实正确家教开始,让优良家风家教蔚然成风,端正夯实每个中国人的心理地基和做人根基,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作风要求,脚踏实地,人人抓好家风,户户抓好家教,进而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