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一米七左右的个头,黝黑清瘦的面庞,配上深蓝色的工装更显干练,这就是市公交总公司第二公司28路队驾驶员马道永。在16年的公交服务生涯中,他怀着对公交事业的热爱和对广大乘客的真情,以娴熟的驾驶技能,创造了安全行驶60万公里“零事故、零违章、零投诉”的纪录,成为我市公交驾驶员中的排头兵。
“三零”司机马道永,现年37岁,1998年踏进焦作公交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公交驾驶员。转眼16年过去了,依然坚守在驾驶岗位上的马道永,已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儿,成长为一名驾驶技术过硬、服务工作优秀的公交驾驶员。回顾自己的公交生涯,马道永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
公交驾驶员是责任重大、劳动强度大的工种。马道永深知自己的职责:安全行车,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为此,他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定下了“严规戒律”:遵守每项制度、开好每一班车、查找每处隐患、防范每种危险、安全行驶每一天。行车过程中,他更是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提醒自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因为安全工作做得出色,他被推选为所在路队的安全生产小组成员。“接过这面安全旗,感到安全不再是个人的事了,自己要时时监督、提醒其他驾驶员安全行车。”马道永说。
每天上班,马道永总是提前40分钟到岗,还积极担任起路队车辆早检查义务员,帮助家离单位较远的同事检查、预热车辆。在线路、站点,你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只要有空闲,他就到重要站点、路段,对线路危险点进行查看、记录、分析,将发现的隐患及时反馈给队长和驾驶员。
尽管自身驾驶技术过硬,但工作之余,马道永还努力钻研车辆驾驶技术和维修保养知识,成了队里的多面手。他经常到修理车间,向修理技师请教车辆保养、维修的常识和技巧,以便应对行车途中的小故障。通过多年积累,车辆的一些小毛病,对马道永来说可以轻松应对。凡他驾驶的车辆,车辆性能一直保持安全稳定,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马道永简直就是半个修理师傅了。”同事们如此赞誉道。
“安全行驶是基础,搞好服务才是目的。”马道永说,公交是窗口服务行业,必须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工作,把每位乘客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以情换情,以心换心。
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乘客,马道永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让每一位乘客在短暂的旅途中享受到优质服务。在工作过程中,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那就是“服务温心、环境舒心、卫生放心、乘坐安心”的工作方法。
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到精益求精,马道永特意学习了心理学、礼仪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苦练普通话。虽然不能改变浑厚的嗓音,但他用微笑赢取了乘客的好印象,用诚恳的话语拉近了与乘客间的距离。
在车辆停靠站上下客时,马道永时常会扶老携幼。去年的冬天,一位大爷在人民医院站牌准备上车,因为腿脚不便,马道永二话没说,背起大爷上了车厢,到站时,又将大爷背下了车。事后,这位大爷专门来到公交公司表示感谢:“我和这位好心司机素昧平生,但他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地温暖,谢谢他,也谢谢你们培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司机。”
在马道永工作中还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乘客从西城美苑上车,因为拿了许多作业工具,马道永停稳车后,下车帮其拿工具,到站后又帮他拿下车。事隔几日,这位乘客又坐上了他的车,并动情地说:“师傅,你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公交司机!”
马道永真诚的服务赢得了乘客们的交口称赞。在老年乘客心中,他是“公交好小伙”,在年轻乘客眼中,他是“最帅公交司机”,就连小朋友也亲切地称他为“笑眼弯弯马叔叔”。“乘客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得到的回报也一定是笑脸。”马道永说。多年来,马道永被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动车驾驶员”“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马道永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