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勇当创新排头兵
“有了创新券,工作更有劲儿”
“创新,是我梦想的方向”
知识创新
“我们决不拿客户做实验”
黑龙江省成立科技服务业联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当创新排头兵
—— 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规划局局长侯建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高 新 摄

  本报记者 王 言

  “创新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灵魂。秉承这样的理念,示范区强力打造创新高地,作为创新的载体和平台,‘一心两城三园”将引领示范区创新快步发展。”谈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创新工作,该区发展改革规划局局长侯建华如是说。

  “一心两城三园”即示范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焦作科技总部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焦作科技园和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示范区将通过“一心两城三园”建设,集聚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服务等各种优势资源,到2015年实现在孵企业400家以上,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侯建华说,为保证科技创新落到实处,示范区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制订了《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技强区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指出了到2015年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型企业招商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筹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目前,辖区内企业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等5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长期合作机制,拥有中科院上硅所先进陶瓷基地、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多个创新基地。特别是2013年11月6日,示范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焦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落户示范区。会上,示范区5家企业分别与中关村科技园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了合同或合作协议。

  侯建华告诉记者,“一心两城三园”六大创新平台建设,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目前,示范区紧紧围绕工艺改造、产品创新、设备换代、技术跨越等关键环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自主创新,已形成以厦工、瑞庆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卓立、卓林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并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区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有12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30余项,有效专利613项,其中发明专利172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设计专利114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示范区组建运行伊始,就将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列入示范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2月,申请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请示正式上报省政府;2012年5月,省政府把《关于将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把省政府的请示批转国家科技部;2012年11月初,国家科技部完成对焦作高新区的现场考察。目前,申报创建资料已报送国家科技部审核。

  展望下一步的创新发展,侯建华表示,2014年,示范区将加速推进国家高新区升级创建工作,做好与中关村科技园的科技合作工作,组织实施科技强区行动方案,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全年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15家企业进入全市创新能力评价百强行列。同时,该区还将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专利申请工作,筹备成立高端矿山装备创新联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