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俺就图个助人为乐
开展2014年SYB创业培训
知恩为民 知责奋进 知足务实 知止清廉
省十二运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筹备工作指挥部会议要求
图片新闻
推进全市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孟州市:打工“候鸟”留家乡
30多个孩子一个“妈”
用正气凝心聚力抓落实
猪把式教书不含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多个孩子一个“妈”
——记武陟县乔庙乡杨洼二街村计划生育管理员杨爱玲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水涛

  虽无血缘关系,她却把30多个孩子视如己出,把无私的母爱惠及每一个留守儿童;

  虽分属不同家庭,她却被30多个孩子叫做妈妈,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她用点滴的爱为留守儿童创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她就是武陟县乔庙乡杨洼二街村计划生育管理员杨爱玲。

  近日,记者来到杨洼二街村见到了这位30多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临近中午,杨爱玲来到该村幼儿园,将五六名留守儿童接回自己家中,并为他们准备午饭。

  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始于8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杨爱玲走到村子的一个路口时,看到一个小孩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额头也摔破了。原来,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孩子一个人在路边玩耍时被摩托车撞了一下。

  看到受伤的孩子,杨爱玲赶紧抱起孩子回到自己的诊所,为他包扎伤口。中午,孩子的爷爷奶奶闻讯赶来,再三向杨爱玲表示感谢。杨爱玲说:“以后没时间照顾孩子时就把孩子送来。”从此,杨爱玲与留守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杨爱玲当上了村里的计划生育管理员,对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看,但是很多老人还要靠种地、到街上卖菜维持生活,常常忽视对孩子的照顾,这就导致了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好等问题。”杨爱玲说。

  面对村里的情况,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杨爱玲,不忍心留守儿童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下成长,果断得承担起了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开始,当农忙的时候,会有老人将年龄小的孩子送到杨爱玲家里,后来,一些大一点的孩子也来到杨爱玲家里学习。杨爱玲照顾的留守儿童也由最初的五六人慢慢增加到30多人。

  多年来,杨爱玲能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杨爱玲认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比对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所以,杨爱玲非常注意孩子们的生活细节。

  今年9岁的杨晔佳是一位留守儿童,也是杨爱玲长期照顾的留守儿童之一,上小学的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特别懂事。但在杨爱玲第一次接触这个小女孩时,发现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为了让杨晔佳活泼开朗,杨爱玲就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给她辅导功课,倾听她的心里话,让她和其他留守儿童一块玩耍学习。久而久之,杨晔佳变得活泼起来了。

  长期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杨爱玲用在家人身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起初,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嬉戏,声音嘈杂,丈夫对此也抱怨过,自己的孩子也埋怨我偏心,我也为此苦恼过。”杨爱玲直言不讳地说,“为此,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看着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母亲的天性让我坚持了下来。”

  时间长了,杨爱玲的家人也开始理解她的行为,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她。为了能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杨爱玲专门购买了桌椅、图书、跳棋、羽毛球等供孩子们使用,她还把年龄小的留守儿童长期留在身边照顾。由此,杨爱玲的家变成了“爱玲农村留守儿童助教中心”,她也被市妇联评为“感动焦作十佳母亲”。

  杨爱玲的付出也得到了留守儿童的认可。一次,留守儿童杨文倩通过电话向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话时说:“在杨妈妈的照顾下,我过得可好啦,你们放心吧。”这一句不经意的“杨妈妈”让杨爱玲心里甚是温暖,也坚定了她继续照顾留守儿童的信念。

  (杨爱玲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记者手记:

  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个个天真的笑脸,看到这些留守儿童在“杨妈妈”的照顾下健康成长,记者由衷地对杨爱玲的大爱感到钦佩。正是她无私的付出,让更多需要母亲呵护的孩子感受到了母爱般的温暖,也为远在他乡打拼的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如今,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等问题已不容忽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孩子的成长必将带来不好的后果。面对杨洼二街村的留守儿童,杨爱玲用无私、热心肩负起了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成了30多个孩子的“妈妈”。

  在对杨爱玲行为感动之余,记者想到的是全社会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需要关怀。当然,社会也需要更多像杨爱玲一样的爱心人士。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希望政府、公众能够共同参与,一起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