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一大早,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家住马村区待王街道白庄村的李怜莉来到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流动人口证,从未办过证的她,上门前心怀忐忑,让她意外的是,在便民服务中心,她受到工作人员的“特别关照”:不齐全的手续,由工作人员代她跑腿办理。15分钟的时间,证就送到她的手上,由微笑服务到贴心服务的变化,让李怜莉万分感动。而马村区的悄然之变不止如此。
自3月10日,该区全面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让许多部门真正“动”了起来,细心的群众发现,不知从啥时起,每个服务窗口都在明显位置摆放了公示卡,上面清楚显示本窗口可以办理的事项名称、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联系电话。也就是说,如果首次来,没拿全材料,顶多跑两趟,若电话联系带齐材料,一趟即可。
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变中求进?是带头示范的决心,是创新督学的举措,是实干为民的行动。
专题学、讨论会、大讲坛……让领导干部迷恋学习,光学还不够,还要有成效。该区在各级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书记话群众路线”征文活动,将学习内容消化为自我体会,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学习体会、理论文章和时事杂文,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个人吃透了精神实质不算成效,要带动全区上下都理解。于是,县级领导为基层作辅导报告、上党课,以上带下做表率。110余场的党课、4期的干部讲坛、3天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无形中,增强了大家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和理解。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得好不好,知识问答来检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三个重点任务是什么?”“‘一学三促四抓’的内容是什么?”该区一改以往陈旧督学法,采取现场测试、个别谈话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拉紧他们“真学、真查、真改”这根弦。该区纪委不定时对各单位明察暗访,严查机关作风“六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台账、严处理。而在该区大楼正门口,有一个红色的箱子格外显眼——征求意见箱,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公开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活动小组负责汇总,建立区级重点问题台账,分类抓好整改。
走群众路线,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现如今,在马村区兴起了一种交流新方式——请群众挑刺。“转换角色,请群众挑刺提意见,干部听意见、纳建言,目的就是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如果群众不能面对面向党员干部挑刺提意见,活动效果就会打折扣。”该区区委书记林宪振说。不论在企业社区,还是农村地头,都能看到党员干部邀请群众有话直说,你说我听、你问我答、你提我办,对照“三严三实”,聚焦“四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目前,仅全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调研已达93次。
“群众要求不算高,没有行动办不到;推进提高再蝶变,共建美丽新家园。”这是该区群众的希望,更是党员干部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在确立标准上进一步探索,在坚持标准上一以贯之,观马村区变中求进,以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崔 晶 韩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