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社会综合治税?
答:社会综合治税是依据《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载体,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充分利用各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全面掌握税基规模、税源分布及其状况,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增加财政收入。
问: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意义何在?
答: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促进税收收入增长;二是促进税收征管不断向纵深延伸,对税收征管质量起到监督作用;三是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改善治税环境;四是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实现政务信息的交流、共享和互动。
问:社会综合治税和依法治税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社会综合治税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符合《预算法》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也是落实这些法律规定的重要举措。社会综合治税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依法治税。
问:社会综合治税与现行征管模式存在什么关系?
答: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是税收管理理念的创新。社会综合治税的基本宗旨就在于发动全社会对偷逃税收、暴力抗税等涉税犯罪现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理,调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对所有税源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税收是国家的税收,而不是税务部门的税收,国家税收的治理是大家的责任。这是由单纯的部门治税到社会综合治税理念的转变。
问: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答:社会综合治税的核心工作就是涉税信息的采集、各部门的协调控管和社会综合治税的广泛宣传。
一是要加强部门联动,建立起信息平台,通过采集、整理、加工综合治税所需数据信息,筹建全市综合治税数据库。建立完善数据挖掘、数据对比、纳税评估、检测分析应用的模型和流程,完成数据信息到成果的转换。
二是要依法实行“先税后证”和委托代征,借助其他部门的管理优势掌控税源,从源头上控制税源。
三是广泛宣传社会综合治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使纳税人对税法能理解透彻、能有深度的掌握,为我市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问:实行社会综合治税预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答: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推行,可以加强税源的监控管理,增加税收收入,引导正确的治税理念、治税方式和治税机制的变革,公平的税负环境可以赢得纳税人的信赖。所以,要努力做好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使综合治税取得实效、取得长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