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
“深夜时分,我被妈妈的尖叫声惊醒,我心爱的妈妈又抽搐了,足足1分钟。妈妈在8年前出了车祸,伤及大脑,病愈之后,就留下了这种后遗症。每当妈妈抽搐的时候,我的家人都感觉无比心痛和无奈,而此时我也无能为力,我能做的就是为妈妈打一针安定。今夜我在妈妈床边坐了很久,很久……”(2009年郭春燕日志)。“妈妈经常晚上发烧,我和姐姐们照顾妈妈,给她吃药、打针、输液,我把姐姐也教会打针了……14年,用手为妈妈整理大小便。爸爸把枣一颗一颗地去皮去胡,和苹果、梨、胡萝卜等一起打碎,喂妈妈吃……”这是家住山阳区艺新街道艺新社区矿山东院的郭春燕写的日志。14年来,她同3个姐姐和父亲一起照顾因车祸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张瑞英,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2001年1月,当时60多岁的张瑞英因车祸头部受伤严重,两块颅骨被取了出来,四肢瘫痪,卧床不起。面对突发的遭遇,张瑞英老人的4个女儿和老伴郭忠财一起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喂饭、喂水、翻身,24小时不离人,俩小时翻一次身,不让生一点褥疮,这样一坚持就是14年。
每天6时30分,是郭春燕一家人一天忙碌的开始,父亲郭忠财做好饭,郭春燕则和几个姐姐一起给母亲翻身、擦洗、喂饭。“妈妈不能动,翻身很费劲,而且外界的刺激容易使她撒尿,刚换的尿布一翻身就又湿了,有时候翻次身就需要更换四五次尿布。”郭春燕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要经过几个人才能够完成。作为小女儿的郭春燕是一名护士,为母亲打针、喂药刚开始时自然成了她的事,时间久了,姐姐们也都掌握了这门“技术”。在与郭春燕聊天的时候,她笑着说,她快把家人都教成护士了。郭家四姐妹下班后都会第一时间回到家中照顾母亲,直至深夜。
郭春燕性格很开朗,母亲的遭遇让她看上去显得更坚强。“妈妈不能陪我说话了,夜里经常梦到我和妈妈在一起聊天、拥抱。”谈起这么多年的经历和感受,郭春燕抹了下眼角的泪水,脸上依旧露着微笑。她说,让她感到很幸福的事,就是家人的团结、和谐,虽然母亲卧病在床,但是一家人不离不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