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十几年前,我市的城市规模还很小,道路也没有现在这么宽阔;如今,鳞次栉比的新建楼宇、平坦宽阔的城市道路构成了这座城市的主要框架。正是有了像陈海蔚这样一批人,焦作的城市建设才能顺利地向银行进行融资,促进城市建设的华丽转身。
1999年,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市决定组建建设投资公司,代表市政府向银行融资。陈海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考试进入了焦作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初到公司时,我主要在办公室和财务部门工作,也兼任工程项目融资工作。那时候公司人少,遇到融资项目,就需要全员上岗。”陈海蔚说,“当时,公司运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为建设人民路融资。前期可行性报告、规划论证……为了顺利融到第一笔资金,我和同事们需要和土地、规划等部门联系,当部门意见不一致时,还要想办法进行协调。”就这样,陈海蔚艰难地迈出了为城市建设项目融资的步伐。
2003年,通过前期努力,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达成全面合作意向。期间,为配合银行整理上报融资材料,陈海蔚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多次会同城建、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料的归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开发银行与我市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和改善融资结构、多元化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陈海蔚和同事们一道多方联系,积极争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融资工作,不断寻求新的市场融资手段,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最终与农发行达成了50亿元的重点项目贷款合作意向。
2011年,陈海蔚和同事们与证券、评信、审计、法律等机构一起,多方协调、周密运作,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料搜集、财务审计、企业评级、债券评级、账务调整、文件补充、申报审批等工作。2011年6月8日,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主体的22亿元“焦作建投债”成功上市,所发行的企业债票面利率6.2%,在同期、同等信用级别城投企业债中利率最低、额度最大。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陈海蔚与财政部门配合积极争取《焦作市GEF绿色城市综合交通战略规划研究项目》世行贷款资金。由于世行贷款手续多、程序复杂,她多次赴北京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期间,她先后研读了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合同法、公司法、税法教程等教材,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执业资格和高级经济师的证书。这些知识使她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投资集团是我市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为了维护好平台建设,我们需要完善相关资金的借、管、用、还一体化运营机制,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陈海蔚说,“目前,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有8家子公司,负责多个方面的城市建设融资,誓为焦作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海蔚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记者手记
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资金尤为重要。在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时,政府需要走出一条发行债券、向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筹措资金之路。陈海蔚就是城市“融资人”的一个代表,他们虽然身在企业,代表的却是政府,做的也是惠及全市人民的工作。
从为人民路建设融资开始,到助力“十大建设”,他们的辛勤汗水促进了我市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他们通过经营融资平台,使民间资本、银行、基金等多种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市政、交通、能源、环保、水利、教育、卫生、体育等众多领域,在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也为投资企业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回报,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实现了政府、投资者、市民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