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连日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天气,麦田湿度较大,据气象部门预测,本月月底之前我市还将会有几次明显的降雨过程。气温、降水及麦田湿度等条件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病原孢子的释放与浸染,再加上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充足和小麦正处于抽穗至扬花初期,使得这一段时期成为了小麦赤霉病浸染危害的最严重时期。因此,我市今年小麦赤霉病存在极大的暴发、流行危险,病虫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小麦赤霉病是重大病害,暴发性强,危害重,一旦流行,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导致小麦失去利用价值,损失极大。”市植保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张玉华说。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关键时期进行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浸染危害。
张玉华针对不同类型的小麦病虫害,为农民朋友开出了药方:针对赤霉病,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80克,兑水喷雾,第一次施药4小时遇雨应重新喷洒药剂。若天气条件适宜病害流行,第一次施药后7天应喷洒第二次药。针对小麦穗蚜、麦叶蜂,可用10%吡虫啉每亩20克或菊酯类药剂兑水喷雾防治。针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可用12.5%禾果利每亩30克兑水喷雾防治。针对小麦吸浆虫,重点是博爱县、温县、武陟、孟州4个县市的部分乡镇,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低毒农药兑水喷雾防治。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