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实习生 盛 男
生活中的不幸和磨砺,也许正是生命旅途的魅力所在。市民孙和平的家庭虽历经不幸,但他和妻子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离不弃照顾脑瘫儿子24年。
4月11日,记者来到解放区上白作街道田涧村。该村不少村民都翻修了自家的房屋,但是孙和平家仍是旧房子。走进孙和平家的小院,发现院子里种着多种蔬菜,且分布得井井有条。
走进屋内,一个大男孩坐在用钢筋焊制而成的推车里,看着电视节目傻笑。孙和平说,这是他的大儿子,今年24岁,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患有脑瘫,这些年来从没有站立行走过。
为了照顾孩子,孙和平专门焊制一个小推车,他的妻子姬雪梅天天守护在孩子身边,不放弃任何让孩子站起来的希望。只要天气好,他们就把孩子推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孙和平还专门给孩子改名为孙战胜,希望他能战胜病魔,健康成长。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小推车变成了大推车,姬雪梅还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孩子行走。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把孩子从推车里抱出来,扶着他走路,对姬雪梅来说已经变成一件重体力活了,为此她还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孩子20岁以后,姬雪梅实在无力再搀扶其行走,但她依然坚持天气好的时候推孩子出去转转。
孙和平在外努力工作,姬雪梅在家尽心照顾孩子,一家人经济条件虽然不宽裕,但是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1998年,小儿子的降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孙和平因工厂倒闭而下岗,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不得不四处打工。2004年,突如其来的车祸又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当时躺在病床上的孙和平想着残疾的大儿子和年幼的小儿子,虽感慨命运坎坷,但他清楚自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去。出院后,为了省钱,孙和平至今都没有把固定在小腿里的钢板取出来,导致他留下了不能长时间走路的后遗症。
2010年,孙和平被查出患有心肌梗塞,做了心脏手术,从此再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孙和平和姬雪梅的角色进行了互换,孙和平在家里照顾大儿子,并做些简单的家务,姬雪梅则在村里打些零工维持家庭生计。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小儿子孙瑞祥一天天健康成长且非常懂事,这让孙和平夫妇很欣慰。近年来,孙瑞祥也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任务,晚上和哥哥睡在一个房间。由于父母已经抱不动孙战胜,每天早上上学前,孙瑞祥都要把哥哥从床上抱到推车里,晚上回来再把哥哥从推车里抱到床上。
孙瑞祥从小就爱学习,一家人特意省钱让他学习了二胡,如今他的二胡水平已经过了十级。
孙和平说,虽然过得辛苦,但是不管怎样,他们也要给孩子撑起一片天,给孩子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