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住房公积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一种精神叫传承
追忆好干部焦裕禄
谨防住房公积金“套现”骗局
异地灾备系统正式运行
我市将调整住房公积金
受托银行管理模式
十余城市收紧公积金贷款闸门
外地户口职工能在焦作申请贷款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精神叫传承
——读姚待献同志新作《翔琇之家,康旺永续》所想到的
作者:杨晶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姚待献同志最近又出了本新书,送与我看。不看则罢,一看则彻底被征服,被震撼。书的副题为“寄语成长中的晚辈新秀十二讲”(以下简称《十二讲》),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是写给自己家的孩子们看的。但细读之后,掩卷深思时,才明白它的价值和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个家庭的范畴,而是写给当今天下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和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看的宝书。

  在这本由其兄长作序的书中,作者用朴素而饱含期待的语言,从励志、修身、劝学、孝道、传承等方面,为孩子们描绘出了一个个这样的图景:当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着苍茫宇宙和无始无终的时间,面对着芸芸众生和繁杂的俗务,面对着自己欲望丛生的内心世界时,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也就是说,一个青年应该怎样存活,且应该活出个什么样子来:当困难来袭时,你是勇敢面对,做一个强者,还是要回避逃脱成为一个弱者;面对着时间的长河,你是要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还是要惜时如金,成为时间的主人;当别的人每天都在为一己私利精打细算时,你是否应该有更高更远的追求;当受到磨难和打击时,你是会一蹶不振,从此颓废不前,还是勇敢地从地上爬起来,掸掉衣上的灰尘,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看到这里,人们或许以为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但是当我们以一种冷静的目光来审视今天的青年一代时,他们身上所缺乏的,不正是这些人生最基本的东西吗?在他们人生的字典里,责任、感恩、崇高、孝道、学习、勤俭、珍惜等,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或许变得十分淡漠。谈到这里,我们会很自然地把这些现象归结为社会的、时代的原因。人们会说,在当今的时代,没有产生这些优秀品质的土壤。因为当今的时代没有三年自然灾害,没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的是堆积如山享之不尽的物质财富。与过去不同的,还有社会风气,奢靡、攀比、浮躁、物欲横流……不可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了“这样”而不是“那样”。

  所以,传承,就显得格外重要。姚待献同志的这本书,讲得就是传承,就是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应该谨记遵守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

  在《十二讲》一书里,作者开宗明义写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细胞,国是家的集合。”寥寥数语,讲出了家庭建设和青年修身对国家兴旺、民族繁荣的重要性。接着,第一章,从“讲理想,立志向”谈起。作者讲述了自己时任孟州县委书记的亲伯父为了革命事业年仅20岁就惨遭敌人杀害的往事。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正是革命的理想,支持着他们的一家为革命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接下来,作者从理想要恒定化、科学化、具体化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树立理想,又如何让理想成为现实的途径。这一章既为全书的基调,也是全书的统领。有了伟大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呢?在下面的若干章里,紧承首章,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

  第二章是《讲德行,重修养》。一开始,作者引用了我国古代和当今伟人的话来阐述德行对一个人成功成材的重要意义。作者引用道:“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下面又讲了我国数千年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讲到了我国古人对道德的理解:“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那么从具体和细微处来讲,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作者谈到:“言不可假,做不可虚;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雨不可求;恩不可忘,仇不可结;财不可贪,弱不可欺。”下面作者又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对道德的含义进一步进行阐述。那么怎样才能形成美好的道德呢?作者认为,应该以学立志,以行修德,以廉养德,更要“吾日三省吾身”。接下来,作者在讲修养时谈到:“德乃立身之本,修养是具体体现。种树必培其根,崇德必养其心。”还谈到:“春来草自青”,只要有了高境界的内在修养,处理一切事情都会出自本人真诚的意愿,所有外化的行为都会具有高尚的情趣。如何提升内在的修养呢?作者认为,“要正言、正性、正心,要思职、思责、思做。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事做起。”下面作者谈到了磨难对一个人提高修养的重要作用,“没有阅历难为主,未经磨难不成佛。崇高修养的培育和造就,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顺境和逆境的磨炼。迎接并克服磨难,奋力求进,你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智慧和收获。”作者还认为,富有教益的人生感受,不仅仅来自书本,也来自痛苦的人生经历。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人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来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的超越。

  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就必须“讲学习,强素能”。这就是第三章里所讲的内容。学习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虽然人人皆知,但这里,作者还是不厌其烦地进行了阐释:“知识是精神的养分,智慧的源泉,成功的法宝。知识铸就人格,知识凝聚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无数事例证明,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讲了如何进行学习。要“丰富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坚持持之以恒。讲求学习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在讲求学习方法里,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作了深入的阐述。他说:“要以运用促学习,以考试促学习,以考察促学习,以写作促学习。”读书学习还要熟读而深思,善于思考和鉴别。做到读与思结合、读与问结合、读与做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认真研究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作者还极有深度地谈到:“既不要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成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要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

  青年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高尚的情操和美德,有了必要的知识和学问,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第四章里,作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论述。他说:“一个有强烈责任感、上进心又兼备卓越能力的人,必将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因而青年要“担当人生责任,不懈追求进步;担当人格责任,追求思想进步;担当事业责任,追求职业贡献;担当社会责任,追求慈善情操;担当家庭责任,致力默默奉献”。作者还要求孩子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作者异常深刻地写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常常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只有拼搏进取,奋发有为,干出一番无愧于党性、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家风的业绩,人生到老时才会有美好的归宿和愉悦的精神……”

  在以后的数章里,作者就创业贡献、孝老敬师、诚信交友、遵法自律、勤俭戒奢等展开论述。每章都有异常精辟的阐释,每章都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语句。读之如饮甘泉,如品美酒。例如在《讲创业,作贡献》一章里,作者写到:“创业创造在生活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创业创造是素质、水平、能力的真正体现。只有创业创造才能赢得荣誉、价值和尊重。”“敢于把困难很多的事情办成,善于把复杂棘手的事情办好,勇于把急难险重的事情办实……要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过程,用充实豁达的态度对待结果。超常的努力必然会有超常的成就,默默的奉献必然会有长足的进步……事情虽难,做则必成;道路虽远,行则将至。在《讲孝道,敬师长》一章里,作者写到:“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忠诚是立足于世的基石……好长辈、好老师、好领导就是一所好学校,是一本享用不尽的大书。要把忠心献给组织,把诚心献给领导,把爱心献给家庭,把真心献给老师。在长辈、老师和领导面前要忠心耿耿,谦虚谨慎,恭敬礼貌。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离不开环境的营造。领导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最重要环境。作为下属,你一般无法选择领导,而领导可以选择你。因此,人尊重领导,让领导省心、放心,用真诚、忠诚、实干赢得领导的信任。”在《讲法纪,严自律》一章里,作者写到:“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大事、小事、疑难事,有时候各类事情会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清醒冷静,不要简单从事、感情用事、糊涂办事。要坚持做到,有法纪的按法纪办,没法纪规定的按制度办,没制度要求的按公认的惯例办,什么都没有的凭党性、良心办。要特别注意,在情有可原时,在无人监督时,在节节顺利时,要不欺人,不欺己,独善其身,临渊履冰。实践告诉我们,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在《讲诚信,广交友》一章里,他讲到:“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层次。”“人脉决定输赢,人脉决定命运。山不可以依赖山,但人必须依靠人。”这些精辟的论述,必将以其鲜明的时代特点、深厚的思想底蕴,汇入到我国教育文化长河中,而滋养今人,泽被后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的最后,作者在对其家庭几代人的光辉业绩进行梳理考究研磨之后,提炼升华出了家风精神。四十字珠玑,乃全书之灵魂,也是其“家格”的总结概括。

  关于这本书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它的通俗性。作者用朴素而通俗的言语,深入浅出地向后辈们阐释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如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在夜灯下和晚辈们促膝谈心,使人感到亲切可信。二是它的实践性。书中所言的道理,不仅仅是来自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来自作者的亲身体验。那是经历了无数的顺境和逆境、无数的荣誉和磨难、无数的成功和失败之后,所作出的总结。书中有的对孩子们的希望,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己的亲历亲为。三是它的针对性。《十二讲》虽然涉及面广,但在具体行文中,紧密结合当下的社会风气和青年一代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中笔墨,切中时弊。四是它的进取性。书的基调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书中的一段话,很能体现这一点。如作者要求后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工人的,要立志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做管理的,要立志做卓越领导者;做学问的,要立志做高端学者;做老师的,要立志做知名教育家;做技术的,要立志做前沿专家;做企业的,要立志做既有实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商界精英……”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了与姚待献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那时,他是焦作市政府的秘书长,我是他手下的一名科长。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工作狂”。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办公室加班。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他给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叫做“善政是福”。他在县里工作时,就曾出过几本书。此后的若干年里,不论工作怎样变动,每年他都有新书问世。他把工作,把学习,把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资料,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多少人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而他则苦行僧一般,每天守着自己的心,守着自己的职责,守着属于自己的岁月,默默地耕耘,同时也默默地收获。对事业的忠诚,对文字的虔诚,对思想的敬重,对生活的热爱,渗透在他的生命之中。

  在《十二讲》一书的最后,有这么几句话:“为人平湖微雨,处世高山大川。学识广博精深,从业夙业在公。”此不为姚待献人格的体现呼!古人对知识分子的评价标准为“立德,立功,立言。”此不也为姚待献的人生评价呼!

  《十二讲》是姚待献同志心血凝结之作,是兴家治业的金钥匙,是青年成功成才的宝典,它必将以自己特殊的魅力、非凡的价值,跨进我国教育文化宝库,成为里面一颗瑰丽的宝石。让我们来珍爱它,来学习它,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辉煌,使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幸福,使我们中华民族康旺永续,永立不败之地。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