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做到“四知” 胸怀“四心” 争当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孟州市对营运客车进行安全评审
现场核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
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
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从纠风“热议”中
捕捉最真实的民声
公务员不应成为大学生的求职终极目标
好政策铺就致富路
治理腐败窝案就该摒弃法不责众
设 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腐败窝案就该摒弃法不责众

作者:□张松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已退休两年的广东省茂名市原政协主席冯立梅近日被调查,标志着沉睡两年的茂名官场腐败窝案重新掀开。2009年至2012年,以两任茂名市委书记落马为标志的官场腐败窝案爆发后,茂名官场几乎瘫痪。为“保持茂名稳定”,相关部门采取了“办案”和“挽救”并举的做法。

  (据4月21日《新京报》)

  

  可以说当年对茂名腐败窝案的处理,从本质上乃是维稳思维异化的产物。如今,再次把这些旧账拿出来清算,即便是窝案也绝不姑息,这足以证明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

  众所周知,腐败窝案之所以能出现,就是因为行为主体存在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在集体腐败的行为当中,责任主体分散,那么所有的行为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责任,这种责任分散承担的局面,最终导致行为主体对腐败行为怀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因为一旦腐败行为败露,腐败行为极难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从而使相关责任人减轻甚至逃避法律的制裁。

  所以,较之于个体腐败来讲,集体腐败危害更大。就拿茂名腐败窝案来讲,“50万以下的不予追究”,要知道,腐败行为从性质上来看就是违法违纪,倘若是个体腐败,涉及50万以下的金额,恐怕不仅要免去行政职务,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集体腐败来讲,居然不予追究,这样的区别对待,恐怕也是对公平公正法律精神的亵渎。

  其实,通常意义上的法不责众,指的是对于一种具有普遍性或群体性的违法违规行为,法律对行为主体免于惩戒,比如中国式哄抢、过马路乱象等。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在腐败窝案当中,行为主体怀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但是对于腐败这种违法违纪、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坚决不能适用常态下的法不责众原则,这里的逻辑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对腐败行为的姑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本质上都是对腐败行为的纵容。倘若对集体腐败区别处理,势必会形成破窗效应,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在此语境下,对腐败窝案就必须严肃处理,克服无原则的保护主义,摒弃法不责众的原则,防止出现“只办首恶,不管余众”的结果。

  当然,对于集体腐败中的行为个体,还是需要根据其具体承担的责任来区别对待的。比如,对于毫无原则、盲目从众的腐败个体,就必须严厉惩处;而对于那些“被迫从众”的一般腐败个体,则应该以挽救为主、惩处为辅,从而最大限度地在法律的框架内保证公平,遏制腐败。

  对于集体腐败行为的处理,考验着执法者的智慧。而法不责众的思维对腐败窝案来讲,是必须摒弃的,因为对于任何一种行为,不管其行为主体是谁,都必须将其放进“法”的行为框架里面去,这不仅是当前反腐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