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孙立坤到市人社局
联系点调研指导
市领导检查
新体育中心建设情况
沟北头:“菜包馍”变身美丽村庄
我省部署
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
导 读
柔情解纠纷的巧手:刘瑾
山阳区:问题找准 整改跟进
坚持提升站位 建设美丽焦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沟北头:“菜包馍”变身美丽村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扫扫二维码
  看看沟北头村
 
   

  本报记者 董柏生

  阳春三月,百花竞开,万木吐绿,怀川大地一派生机。4月10日,记者驱车赶往地处岭区的革命老区孟州市槐树乡采访。

  走进沟北头村,记者眼前一亮: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特色小楼靓丽时尚,一条条干净宽阔的水泥路贯穿村庄,一株株翠绿的常青树摇曳生姿,一排排崭新的节能路灯整齐划一……如果不是置身其中,记者真不敢相信,这里是地处偏僻岭区的老区村。

  “不比城里差吧,俺这里现在路、水、电、网络都通了,吃、住条件都改善了,家家还用上了煤气灶、抽油烟机,一年四季能洗热水澡,空气又好,城里人来这儿看了以后,都羡慕俺哩!”村民张太忠说起现在的生活,言语中流露出喜悦和自豪。

  1998年以前,沟北头村150余户600多人散居8个自然村,因这8个自然村分布在8个沟岭之间,不通路、不通广播电视,饮水难、就医难、就业难曾长期困扰着乡亲们。“沿沟盖房,依岭而住,岭多沟深,行路不便,人畜混居,整个村就像个‘菜包馍’。”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良提起老村的情形感慨颇多。

  也正因为岭多沟深对搞地下革命活动十分有利,沟北头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孟县(今孟州市)闻名的“八路村”,为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以来,村民们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拼搏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争取资金和村民集资的办法,整合资金200余万元,平整土地200余亩,历时10余年实施了整村搬迁。现在的沟北头村,紧邻207国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庄面积也仅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节约耕地350亩。2008年,该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促进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村”称号。

  居住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的思想也随之改进,几年间村里发展饲养户40多个,输出专职司机50多名。去年,该村争取到孟州市水利部门帮扶的安全饮水项目和市发改委帮扶的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力项目,打深水井一眼,改造水网管线3000米,建成提灌站一座,修建渠道3000多米,彻底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如今,村里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建了污水排放管网,实行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村民人均收入也由1998年的不足800元提高到去年的1.2万元。

  基础条件的改善并没有让沟北头村的两委干部感到满足,现在,张建良和村委会主任张留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沟北头建成最美丽的村庄,为美丽焦作建设增辉。“收储老村宅基地复耕,用于招商,增加集体收入;加快苗圃基地建设,鼓励群众种植绿化树和油料牡丹,让昔日光秃的岭沟变成‘绿色银行’;依托刘雷水库发展‘农家乐’……有上级党委和政府对老区的关心支持,有我们干部群众改变面貌的决心和动力,再过三五年,沟北头又会大变样!”张建良对沟北头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上图 沟北头村整洁、漂亮的农民住宅。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