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武陟共青团 | 青年志愿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聚青春力量 建设美丽武陟
跨越大洋的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大洋的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4月10日,修武县郇封镇陈村百亩花菜园,来自澳大利亚的义工Josef正在为市儿童福利院搬运爱心花菜。12岁的他与父母一起不远万里来到焦作,为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4月21日,市儿童福利院内,来自菲律宾的义工Erma和这里的孩子在一起。
  4月21日,市儿童福利院走廊内,孩子们跟来自澳大利亚的义工Michelle和Paul玩得很开心。
  4月21日,市儿童福利院内,来自澳大利亚的Kathy在展示“家庭”成员中孩子的照片。2013年7月,她和丈夫Tavis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一起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她说,她的“家庭”里除自己的三个孩子外,还有六个中国孩子。
  4月21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义工Paul在市儿童福利院内教孩子们画画。
  4月21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义工Michelle在市儿童福利院图书室内教这里的孩子看书。
 
   

  本报记者 赵林峰 见习记者 王梦梦 摄影报道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做着相同的事情;他们,因为共同的信念漂洋过海来到焦作;他们,为一群陌生的孩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在焦作市儿童福利院,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快乐。

  他们,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心义工。

  他们,传递着跨越大洋的爱。

  Kathy和她的丈夫Tavis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013年7月,当Kathy和Tavis获悉中国河南焦作儿童福利院里有不少孤儿需要帮助时,毅然来到了万里之外的焦作。

  “我爱这些孩子们,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只想用我的爱给他们送去温暖。”Kathy说:“他们没有妈妈,我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

  谈起孩子,Kathy很激动,好像她真的就是孩子们的妈妈。

  Kathy和丈夫Tavis已经养育了三个孩子。如今,他们一家五口人都生活在市儿童福利院内。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选择来到这里时,Tavis严肃地反问:“为什么我们不来呢?”

  “我要通过努力,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让这些孩子过得更好一些。”Tavis说。

  对于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同样来自澳大利亚的Michelle已经是熟人了。2009年至今,她已先后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同来的是她的女儿,第二次同来的是她的妈妈。

  今年3月,Michelle领着妈妈、丈夫和办了休学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家来到这里。Michelle在大学做研究工作,丈夫Paul是澳大利亚一个小学的校长,由于职业的缘故,他们高度关注孩子的教育。

  Michelle的丈夫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告诉记者,他跟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自己的孩子也喜欢这里,他还同自己12岁的儿子Josef一起为福利院的孩子们搬运过爱心花菜,Josef干得很卖力。

  1985年出生的Erma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义工,虽然年龄不大,但今年她已是第五次来这里了。因为Erma以前就是医院的护士,所以照顾孩子相比其他义工更加专业。“我愿意尽自己的力量照顾这些孩子,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Erma说。

  跨越大洋的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血缘。这些洋义工们坚守着共同的信念,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据市儿童福利院统计,2013年,共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法国、韩国5个国家的59名义工前来进行教育、康复等工作,他们年龄从10多岁到60多岁不等。

  有一天,他们也许会离开。但他们的爱,不会被茫茫大洋所阻断。因为,他们的心,还留在这里。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