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之所以突然想起这几句话,是因为学习了焦裕禄的相关事迹。
逝者如斯,虽然焦裕禄由于病魔的侵袭,最终没有和全县人民一起迎来丰收的年景,但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那兢兢业业、公而忘私的情怀依旧让人难忘,让人缅怀,让人肃然起敬。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庄严的洗礼。是啊,50年过去了,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焦裕禄的风范、品格、作风,早已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造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当下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和破除“四风”工作大力推进之际,在我市上下凝心聚力作用于“十大建设”,打造美丽焦作之时,焦裕禄就精神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党员干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走入百姓心中;脚踏实地工作,砥砺发展前行;发扬艰苦朴素作风,真心反哺民生等。
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走入百姓心中。焦裕禄同志一到兰考,没有像一些干部一样高高在上,而是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了群众之中,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大雪纷飞之时,焦裕禄把县政府发给自己的大米送到困难群众家里,聆听他们的心声,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儿子”,“胸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抗击风沙、抵御洪涝灾难的一线,焦裕禄更是和群众一起手握钢钎,背起沉甸甸的麻袋等,联系群众、融入群众是焦裕禄身上体现出的最明显特征。他正是坚持这一理念,一直融入群众之中,摸清了群众的生活状况,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实际际的难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可以说,只有视群众如父母,群众才能拿你当亲人。现阶段,我们的个别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思想意识不强,一直在机关里高高在上,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的话不愿意听,不接地气。两相对比,群众喜欢谁,崇敬谁,清清楚楚。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们不要把自己当成官员,而要当成群众的儿女,主动扑下身子,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这样才能将身体和思想融入群众之中。
脚踏实地工作,砥砺发展前行。改革发展,转型攻坚,需要务实重干的作风。但是,现在我们的个别干部身上形式主义严重,工作浮漂,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多个日子里,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出和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忍着身体的病痛,对全县大多数的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同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如今,我们的改革发展也处在爬坡过坎之际,困难较多,但再困难也没有焦裕禄当时的困难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向焦裕禄学习,洗洗澡、治治病,耐下心来搞调研,吃透情况,摸清问题,以务实的作风去开拓、去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以切实的行动来践行科学发展、务实重干的内涵。
发扬艰苦朴素作风,真心反哺民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次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连续出台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并不遗余力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艰苦奋斗正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当年,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的英雄壮歌。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当县里安排自己女儿到县政府当打字员时,他以不搞特殊化为准则,极力劝自己的女儿守凤到条件困难的食品厂工作,何其严于律己。而现在媒体曝光的个别干部,生活追求“情调”,在中央三令五申之际,仍旧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暗地里出入高档的私人会所等,这些远离了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民生改善等最需要的地方,继续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创造未来的无价之宝,不断凝聚发展的正能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旗才会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