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外出聚餐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和餐具卫生。4月28日,记者从市食安办了解到,我市上半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抽验工作已于上周启动。当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抽验员到解放区部分餐饮单位进行抽验,记者跟随采访,直击了采样过程。
当日17时,正是饭店的备餐时间,抽验人员在大杨树商业街对小蓝鲸大酒店进行了抽样。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抽样员王海红带上一次性手套,径直走进酒店后厨。
牛肉、凉拌菜、食用油……王海红随机对后厨煮制的牛肉和刚刚调好的凉拌菜进行了抽取,装入专用无菌袋,贴上密封条,并详细记录了样品的抽取时间、地点和抽取人等。
记者注意到,无论抽取哪个品种,抽样人员都要抽取三份。“一份带回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另外两份由饭店进行妥善保管。待检测结果出来时,饭店若无异议,其保管的样品可自行处理;若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则需提供当时所抽样品,进行再次检测。”王海红告诉记者。
临走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科副科长任双龙请饭店负责人按进货价对所抽样品进行了清算,并向饭店支付了费用。
任双龙介绍,为确保抽验评估结果的实用性,掌握影响我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质量的关键指标,主要以餐饮单位自制食品和消毒餐具为重点,对凉拌菜(含沙拉)、熟肉制品、食用油、非发酵豆制品、生面条、生活饮用水、消毒餐具等7个品种进行取样。除主要城区的餐饮单位外,本次抽样还将旅游景区景点餐饮单位、学校(幼儿园)食堂、农村及城乡接合部餐饮服务单位列为抽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