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今年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意味着人们告别春天,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季。那么,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夏季又该如何养生呢?昨日,记者走访了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赵金岭。
赵金岭告诉记者:“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黄帝内经·素问》中曾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咳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可见,如果在夏季不能好好养心,就有可能伤心,最终可能导致患上重病,因此夏季养生要注重养心。
那么,夏季该如何养心呢?赵金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首先,要调节情绪。夏日气温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特别是老年人,因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立夏之后,要做到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其次,要坚持午睡。立夏后昼长夜短,夜间睡眠相对不足,而且下午1时到3时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再加上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午睡既可以缓解疲劳,又可避暑降温,可谓一举两得。第三,要多食酸苦。夏天出汗多,人体最易丢失津液,所以要适当吃酸味食物,如草莓、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同时,可适当吃些‘苦’,中医讲‘苦入心’,苦也是应季蔬菜的特色之一,如苦瓜、荞麦、莲子心等。其中,莲子心是清心火的上品,可以发散心火,虽有寒性,但不会伤人体的阳气,所以被认为是最好的化解身体热毒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可以准备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