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这首感人至深的《母亲》唱出了儿女的心声。
5月10日,对于母亲来说,也许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节。这一天,亿万国人全身心地荡漾在母亲节的感恩潮里,我们身边到处都响起了“孝”声,在这一天,漫天的祝福短信、走俏的康乃馨、一桌香喷喷的饭菜……都是儿女送给母亲的礼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社会感谢母亲的重要节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这首《游子吟》来表达国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敬爱之意再合适不过了。可是,最近有人提出,说母亲节是从美国发起的,不是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多位专家学者建议,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最好设在孟子母亲生孟子的那一天,而不要去过美国人的母亲节。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孝心常在,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哪一天,而在于我们如何定义这个节日的内涵。而这个节日的内涵不仅是孟母三迁的精神,而是普普通通的对于母亲的爱。此外,现在一些年轻人也许是忙于工作和生活,或是受到其他什么压力的影响,总是更注重母亲节的“仪式”意义,借助这些来渲染和演绎自己的情感和对母亲的感恩,其中不乏一些新潮的创意。但是,笔者不禁要问,这是真心对母亲的感恩,还是在从众心理引导下的形式主义?
母爱是伟大的,我们不应该把母亲节定义为流行的时尚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要时刻怀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其实,母亲想要的并不多,她们在孤独的晚年生活中,只是想要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放在心上,能抽空看看自己。很多时候,儿女的一个电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许就能让母亲感到欣慰和高兴。
因此,只要我们心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孝心,每天都是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