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焦作日报·山阳城》刊发了范景致的长诗《精神,站立成树》(以下简称《精神树》)。这是一首彰显焦裕禄精神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特有价值,传播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正能量的力作,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跨越时空、荡涤灵魂的巨幅画卷,那充满激情、理性与艺术性的诗风,那内容丰富、感情饱满、撼人心魄、引人向上的诗境,那或铿锵或柔曼极具艺术张力的诗意咏叹,深深地吸引了我。
诗言志。诗是一种精神力量,一波一波,犹如惊涛拍岸的力量来自思想性、理性和艺术性的多重冲击。没有思想性的诗歌只能是语言的积木和文字游戏,光有思想性而无艺术性的诗歌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大凡好的诗歌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激情、理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范景致的这首长诗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是一首多年来不可多得的政治抒情诗,它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涅槃,也是广大公务员、共产党员的心灵写照。
纵观范景致的这首长诗,我感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激情饱满,思想深刻。思想性,是诗歌的灵魂;艺术性,是诗歌的肉体。二者结合,才可能使作品血肉丰满。 在《精神树》中,作者把焦裕禄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以诗言志、以文载道,使人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强烈的信仰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感悟到了作者激情背后的个性,即善良正直的品格、勇于担当的襟怀和对焦裕禄爱民亲民精神的崇敬。可以说,诗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热情和人生激情,以及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指向和正能量,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首诗歌的期待和预料,难怪诗作问世后,被一些单位下载到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一些机关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以专题形式进行朗诵学习。这一切,恰是心灵的感应、思想的共鸣。
其二,善于思考,富于理性。理性即思辨力,它决定诗的深度。在《精神树》中,作者以激情与冷静相统一的理性,在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扣爱民亲民这一时代脉搏,以理性之光烛照心灵,使朴素而感性的个人体验不断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特别是第四章《绿色思想》,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理性反思和剖析,写得更深刻、更生动、更感人。“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忘记了/一个共产党人,一种树根汲取营养的本领/我们是否忘记了/一个公仆/一棵树木与土地呼吸相通的本能/根须中是否有了腐斑/曾几何时……” “有的人/真的留恋于/桃花源林灯红酒绿/多了陋习恶习少了淳朴纯情/有的人……”几个“曾几何时”、一连串“有的人”,直抵灵魂,引人反思,催人自觉整改、自我完善。可以说,一个不是身临其境地、全身心地参与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照镜、正冠、洗澡、治病”的人,一个缺乏对个人思想、本职工作进行不断梳理反思的人,一个缺少人生信仰、没有正能量的人,是无法写出这种透彻、深刻的、触及灵魂的具有理性思辨的作品的。
其三,知识丰富,驾轻就熟。政治抒情诗最忌口号式的简单、顺口溜式的肤浅,其思想性得之于精神境界,其艺术性得之于一个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知识底蕴。一首好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创作有相当的难度,它是对一个作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考量。《精神树》这首长诗架构难度大,所蕴含的信息含量大,它聚焦着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新解和深解,是焦裕禄奋斗历程和情怀的艺术再现,是对共产党人、人民公仆宗旨意识、崇高信仰的豪迈书写。没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功力是难以很好驾驭这种宏大题材的。
其四,时代感和艺术性俱强。笔墨当随时代。只有时代感强、接地气的作品才具生命力。
《精神树》处处洋溢着时代感。如开头的那句时代感很强的 “春上兰考”,寥寥4个字,蕴涵着焦裕禄精神改变了兰考、新的春天美好的春天来到了兰考、总书记发出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号召、党员干部到兰考学习洗礼、人民群众期待焦裕禄精神回归等诸多含义,可谓一字千金。“有的人/在人生的拓扑树中/真的忘记了/那个叫作/为人民服务的密码/真的丢失了/那根连通/人民群众的网线/真的找不到了/那些叫作/亲民爱民的字符”,读到这些时代感极强的优美语句,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这些时代感极强的意象和语言,朴实无华,却结实有力,正是读者所需要的。作者力避空洞的政治说教,力求使用特征鲜明的时代语言,以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整合、打造出一个语言朴素优美、诗情画意撼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作者是我多年交往的朋友,曾写过几本财经管理方面的书,业余喜摄影、书法、音乐、绘画,其较为深厚的功力为写作这首长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主题提炼上,作者把焦裕禄精神比喻成一棵大树,形象生动,意象高雅;在主题和主线的把握上,作者紧扣“亲民爱民”彰显了很强的精神指向性;在写作结构上,采用多维向心式的架构,4个篇章递次展开,层层波澜;在写作方式上,重点将笔墨放在焦裕禄事件的艺术再现上、放在焦裕禄精神的艺术提炼和时代深解上、放在群众路线活动中的反思反省上,突出主题表达的讴歌性和鞭挞性、警示性、激励性;在语言运用上,注重炼字炼句,精益求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在写作风格上,有点像政论性电视专题片,横际八方、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意境深远,从而把人带到一个心灵为之震颤、视野为之拓展、精神得以升华的境界。
由于时间仓促,这首长诗还有许多修改、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如第一段“春上兰考”如果作为单独一段来写,可能会给人更深更远的想象;如采用阶梯式的写法,气势可能会更宏大一些;个别语言还有待进一步的淬炼等。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部融政治性、抒情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我们相信,作者一定会在工作岗位上,心系人民,脚踏大地,怀揣梦想,不断地从生活中掘取能量,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人民谱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