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是在原有成长曲线过分成熟时,跳到另一条成长曲线的关键节点。这一跳,惊险且痛苦,是逃避不得的抉择。
怎么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焦作巧做“加减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怎么个“加减法”?焦作立足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手做加法,招大引强、集约发展,增添发展后劲;一手做减法,杜绝污染、淘汰落后,提高环境质量,全力打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版。
新的市场条件下,传统产业的飘摇与新兴产业的淡定,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转型升级才是发展的根本。不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只会恶性循环,只有先做“减法”,才能有转机。借力转型升级才能走向良性循环,这是所有企业的共识。
转型升级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它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发展模式。新的起点,更需要企业家的毅力与决心。毕竟,转型升级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谁能有长远的眼光,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原有传统产业,而是巧做“加法”,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
与一些步履艰难的传统产业相比,一批新崛起的新兴产业,在当前的发展困境中显示出强劲增势和勃勃生机。这些以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为特征、全球化视野谋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经济转型中形成先发优势。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成为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率先突破经济重围的生力军。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逼迫着传统产业必须改造升级,而日益壮大的新兴产业,也为传统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这只手,主要起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驱动,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加减法”,有一种“舍得”的魄力,舍得下狠心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舍得下血本投入新设备、新生产线,研发新技术,对企业进行“大换血”。只有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企业的科技含量,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做好“加减法”的精髓,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加”一“减”不是灵丹妙药,而是催化剂,最终要为新旧产业中的企业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构筑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战略、对外战略等在内的政策支撑体系。归根结底,无论新还是旧,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各级政府就是要通过各种办法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使企业在市场中善于调整自我,各走各的创新路。
科技创新带动新旧产业共同发力,就好比跨栏时一条腿蹬地、一条腿跨栏,只有传统产业稳定地支撑蹬地,新兴产业才能更好地跨越向上。做好“加减法”,就是要这两条腿同时发力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发力点,最终实现一个完美的跨越。
以市场化为导向做好“减法”,对于焦作工业来说,显然也是一场触及利益的深刻变革。而减少对资源垄断和政策优惠的过多依赖,企业才能真正在规模、效益、创新能力方面做好“加法”。谁在这个阶段是按市场化的方式去做,谁就在下一个十年有机会。
实现提速增量与提质增效的有机统一,加快步伐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站在新的起点上,焦作再次吹起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