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又到一年麦黄时。5月12日上午,在武陟县嘉应观乡丰宇禾农机合作社,50余名现代麦客驾驶着1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在2辆跨区作业服务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四川进发,由此拉开了该县农机“南下北上”跨区作业的帷幕。记者了解到,这是该县今年三夏第一支出征的跨区作业服务队。
在出发现场,记者看到,每辆出征的作业车上都放有一个跨区作业证。农机手刘延虎告诉记者,这是县里发给他们的“绿卡”,有了这张“绿卡”,一路上的过路过桥费全免不说,还能享受各地农机部门提供的维修、信息以及配件、油料供应等服务。刘延虎今年才24岁,但外出跨区作业已有4年。“南至广东,北到黑龙江,大半个中国都去过了。”刘延虎说,“吃苦受累都不怕,就怕到一个地方后东奔西走找不到活儿。”好在从去年开始,武陟县农机部门引导农机合作社与各地签订“订单协议”,让农机手们吃了颗“定心丸”。
“在县农机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专门外出考察,今年跨区作业的时间、价格、服务内容已提前签订了合同,确定了作业路线图。今年外出第一站是四川省绵阳市,那里有1万多亩小麦等着我们呢!”丰宇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年说,“整条路线下来,每一站都有‘订单协议’作保障。我们两天后将到达绵阳,到达后,当地农机部门会安排向导,农机手只需安心搞好麦收作业就行了。”
武陟县农机局局长周玉久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把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三夏麦收农机跨区服务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极。为做好今年的跨区作业工作,刚进入3月份,该县农机局就组织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逐台进行检修、保养和调试,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同时,该县农机局还利用农业部“跨区作业直通车”信息平台,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信息服务。
据介绍,今年该县预计有2000台联合收割机在三夏期间外出跨区作业,主要作业地点在四川、湖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作业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平均每台机车可获得4万元左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