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庭
没有比广场再简单的建筑了,城市中的一片空地就足以担当起这个称谓和功能;但又没有哪个建筑比广场具有更大的向心力,它可以会聚、容纳城市里最多的人群。
从这个角度说,广场好像是与建筑越来越密集的城市空间格格不入的,但又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广场的城市。虽然越来越精致、奢华的商业和住宅建筑在城市中大量涌现,广场仍然以最简单甚至简陋的形式现身;虽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开拓了更多的电子化生存空间,但广场在现代城市中仍然担当着重要的生活功能。维基百科对这种功能有如下归纳:供市民散步休憩、为市民提供进行集会的地方,或供举行政治或宗教仪式及活动、进行示威的场地、甚至举行演唱会、开设跳蚤市场等活动的地方。
这众多功能中,公共空间的意义应该排到前列。这正是城市发展史上广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广场虽然像是空无一物,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欧阳江河在《傍晚穿过广场》一诗中写道:“我不知道一个过去年代的广场/从何而始,从何而终/有的人用一小时穿过广场/有的人用一生——/早晨是孩子,傍晚已是垂暮之人。”这句诗阐释了与广场相关的两种人生,所隐喻的是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一种是对公共空间的冷漠,仅仅把它当作路过的场所;另一种是把公共空间当作生命价值实现的所在,使自己的人生成为公共化的人生。这都是人与广场关系的两个极端。这两种极端都是时代的症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与广场的关系越来越多样化。广场除了政治性的公共空间意义,还有更多经济意义。这些年,我就在广场上见到了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大抽奖、房博会、车博会、瓷器展销等各种商业活动,都把广场的商业功能推到极致。但近年来,广场最为引人注目的功能却是娱乐健身功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争议愈演愈烈的广场舞。这一舞蹈的命名由跳舞的特定地点所概括。可以说,有了广场,才有广场舞。广场舞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它的舞姿有多优美,而在于它的扰民。由于参加跳舞人数众多,伴奏音乐的音量较大,对广场周边住户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我曾居住过的多个城市都有广场舞,这大概是这个时代广场最为显著而独特的风景。每逢入夜,许多市民会聚到此,打开音乐,跳起舞蹈。事实上,跳广场舞的不只是大妈,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有时还有男性加入。与网络上风起云涌的广场舞之战相比,我所在城市的广场舞仍然“夜夜笙歌”,这应该与广场周围居民楼较少有关。是是非非广场舞,其实是人们对娱乐权与休息权的争夺,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对公共空间话语权的争夺。而温州广场舞事件正是对当下“娱乐致死”时代最好的注脚。
虽然广场的功能存在着很多争议,但广场仍是一个城市的中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广场。比如,焦作的东方红广场。我在这个广场上见到了丰富多彩的市民夜生活:太极拳演练、广场舞、露天卡拉OK、露天电影、烟火表演、跳蚤市场等。我在这里最近距离地观看过最热烈的烟火表演,也曾经在这里摆过地摊卖过书。我曾经一度相信,进入夜晚之后,这里才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我也在其他城市见到过更为热闹的广场夜生活。欧阳江河曾经对它进行过注解:“对幽闭的普遍恐惧,使人们从各自的栖居/云集广场,把一生中的孤独时刻变成热烈的节日。”这也许是对那些热闹景观最冷漠却又最深刻的注解。现代城市让人们变得隔绝、冷漠、孤独,娱乐时代热闹的广场想要治疗这种城市病,显然高估了自己。
虽然广场的基本形态是一片空地,但每个城市的广场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中,我对几个广场的印象最为深刻。在此简单说两个。一个是我的老家博爱县县城的老广场。这个广场超越了我的认识范畴,竟然是一片泥土地,而不是水泥地。它的旁边,没有政府部门,更没有标志性建筑,只有一个学校和一个戏台。通向它的不是条条大道,而是隐藏在民居里的羊肠小路。这里凭什么能成为这个县城曾经的中心呢?小时候我没有质疑过,长大后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但不得其解。我在春节期间,曾在这里看过戏。而在平时,这里每个月都有庙会。我也曾随着母亲来这里买日用品。我在它旁边的县一中读书时,每天都要从这里路过。想来,如果按照功能划分,这里其实是一个商业型的广场。但随着县城的商业大厦和步行街的发展,它所代表的商业模式已经被淘汰。随之,它也被时代淘汰了。后来,这里的地面长满了荒草。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为落寞的广场之一。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广场是嘉峪关市的广场。当我们穿越重重戈壁抵达这个城市时已是入夜时分,我和同伴走向这里的广场。出乎我预料的是,这个广场上布满了水。从雕塑群开始,一直到旁边绿树成荫的小公园,水在这里丰盈、优美地流动着。广场上满是休闲的市民,比我所能想象的还要多。他们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的三人组合最多,在这夏日清凉的广场上散步,玩耍。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心生羡慕。就是在这个我曾经以为的荒凉之地,它的广场却让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