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党建》杂志刊发的署名文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民务实清廉好公仆》,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从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高度,对党员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文章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的精辟解读,又是广大党员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人民好公仆的指导教材。当前,马村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四知”精神,重心下移、下沉一级,解决问题、为民办事,争做焦裕禄式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公仆。
一、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知恩知报。
“知恩”,就是要搞清楚个人成长进步靠什么,认清“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知恩是图报的前提,不知恩何谈图报。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知父母之恩、知同事之恩,更要知道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深刻认识“知党和人民之恩是一种觉悟,报党和人民之恩是一种义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重心下移、下沉一级,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一线,靠前服务,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关心群众生活,切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用报恩的行为,一点一滴报答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一点一滴回报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二、求真务实、尽职尽责、知责有为。
当代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知责思为”,说的是一个人应当知道自己在社会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作为领导干部,要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官,用好为人民服务的权,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将为民解忧、为民解困、为民解难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在其位要谋其政,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隔着车窗玻璃搞调研,必须带头深入到分包的街道、村、项目和信访案件,把精力用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把本领用在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上,把目标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切实以作风的转变,推动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我区集中开展排查化解活动半个月以来,排查出的各类问题近40%已得到化解,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环境得到改善,社会和群众已经有了好的反馈,这充分印证了只要党员干部牢固宗旨意识,立足本职,真正心系群众、为民办事,党群干群关系一定能够更加密切。
三、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知足安分。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不知足,就会缺乏群众观念,忽视群众的感受,就会不求进取,严重脱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知足尽责,以事业为重,多考虑自己的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为马村发展和稳定尽了多少力,做了多少事,做到思想上知足安分、生活上勤俭节约、作风上扎实过硬,一心一意为民,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在工作上要不知足、知不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主动进村入户、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项目建设工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通过与人民群众和项目业主交流,倾听呼声、体验生活、体会感受,了解我们发展的差距,看到我们工作的不足,强化责任,增强干劲,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四、严守纪律、筑牢底线、知止自律。
“知止”,就是要知道行为的底线、红线、警戒线、高压线。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绝不能突破为官从政的底线和红线,不能放弃原则、以身试法,时刻绷紧各项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这根弦,自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相关意见,严格按照市委“五个一律”“六条红线”的要求,遵守各项工作规范,用铁的纪律约束自己,切实做到一言一行不逾矩、一举一动不逾规,发挥好表率作用,以为民务实的干部作风、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