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5月17日,“市民走进中医院”参观团一行5人来到市中医院内六科(肝胆脾胃、老年病科)进行参观。在该科,参观团成员在领略到中医神奇疗法的同时,对传统中医做到与时俱进也是感触颇深。
在诊断上做到与时俱进
望、闻、问、切虽然是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诊断脾胃病时,传统的诊断方法就略显滞后。因此,为了能早期明确病因,先进的仪器必不可少。
参观团成员在该科了解到,该科引进了大量的先进仪器,在疾病的诊断上实现中医传统诊断与西医仪器检查“联合攻关”,以此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该科的电子胃镜肠镜检查诊断率达到省级水平。提起作胃镜,大家多半会想到从口腔插管,不少作过胃镜的人也会用“痛苦”“恶心”“难受至极”等词语来形容检查过程,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许多疾病不能在早期被发现,延误治疗时间。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该科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此外,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该科还能通过呼气试验进行确诊。“啥,不用作胃镜,通过呼气试验就能查明病因,真有这么神奇吗?” 参观团成员田军听后提出疑问。
该科主任陈百顺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是1982年由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研究发现的。在此之前,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清楚,因此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导致胃炎、胃溃疡患者久治不愈。幽门螺旋杆菌被发现后,被医学界公认为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并研究出对症的药物,使得这类胃炎得以根治。
“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力很强,可以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互相传染。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进行分餐,并要积极治疗。”陈百顺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陈百顺的介绍下,参观团成员对该科开展的呼气试验兴趣甚浓。随后,在该科护士长王云的带领下,参观团成员又到检查诊断室查看了作呼气试验所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呼气卡,了解呼气试验的一些原理及操作方法等。
在处方上做到与时俱进
“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我们科独树一帜。”陈百顺说。参观团成员在随后的参观中才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在用药上,陈百顺尊古而不囿于古,处处灵活运用古人的经典验方。也就是说,在处方上,该科做到了与时俱进。
陈百顺向大家介绍,寒热症状是中医诊断病情的基本理论,但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饮食不调,往往容易导致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为了找到治疗现代人肠胃疾病的良方,他在多方查找比对的情况下,决定重点使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半夏泻心汤”。这一古方不但适用广泛,而且只需7味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很多脾胃不和、寒热互结、心下痞满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受到患者的好评。对此,陈百顺认为,这就是中医处方与时俱进的结果。
陈百顺向大家解释,中医在诊断治疗中讲究五运六气,而《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方子应与当年所处的气候环境联系起来。现在,由于气候环境有所变化,诊治同样的病,所开的处方就不能与书本上的完全相同,应该借鉴古人的治疗经验,再结合现在气候环境所造成的五运六气的改变,来重新诊断同样的疾病。
在治疗上做到与时俱进
参观团成员在该科参观时还发现:在治疗上,该科也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一间病房里,几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其中,一名腹胀患者正在接受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据介绍,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是运用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内病外治疗法。该疗法将直流电、药物、穴位有机联系起来,通过直流电、药物刺激腧穴,把药物直接导入浅病灶内,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并存留较长时间(比其他给药方法时间长),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病房里,参访团成员还看到一名男性患者正在使用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这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又一体现,通过特殊频率的电磁波刺激人体穴位,产生电、热、磁、药四种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等目的。”王云说。
除此之外,参观团成员还了解到,该科还开展了内窥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止血、套扎、胆道取石等微创手术,并在术后辅以中药治疗,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在陈百顺看来,治病不如防病。为此,他特意给参观团成员上了一堂养生讲座。比如,空腹不吃甜食或酸性食物;吃饭要慢且不能吃得太多;高血压患者要做到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要做到低糖饮食等。此外,陈百顺还建议大家做个中医体质辨证检查,以便能够“对症下食”。因为,某种食物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平时我非常爱看中医知识,‘中医周刊’每期必读,遇到很多好的文章,我都会剪下来夹在笔记本里。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来参加这次‘市民走进中医院’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参观团成员靳大妈在参观结束后感慨地说,“今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一定要通知我,我还来。”
第二次参加“市民走进中医院”活动的侯大爷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还能了解很多传统的中医疗法,所以,他要继续参与此类活动。家住中站区的张成举,每次“市民走进中医院”活动他都会参加。在他看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不单单是中医院或者中医的事情,而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因为,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中医才能走得更远。“传统中医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它就能与时代前行,从而让传统中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张成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