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贾立新 李骏鸣
4月22日一上班,武陟县谢旗营镇冯李村66岁的王连武就将一面写有“心系老百姓 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镇政府,感谢镇党委、镇政府为他解决了多年的宅基地纠纷问题。
谈起这起多年的宅基地纠纷,参与处理问题的谢旗营镇纪委书记郭晓敏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镇村干部也多次调解,但缺少聚在一起敞开心扉、集中大家好的意见建议的机会。今年4月份村里成立群众工作站后,镇村干部、村里老党员和老干部以及当事双方多次在工作站里细致梳理,有效沟通,很快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别小看群众工作站这个协商事议事的场所,作用可大着呢。”
郭晓敏说的这个群众工作站,是武陟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村级群众工作站,由乡镇(办事处)统一管理,聘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和一些懂法律、善调解、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抽调部分乡镇干部、司法干部每周一、三、五全天驻村办公,负责矛盾纠纷调解、便民利民服务、社情民意收集,实行“代理负责”制度,让办事群众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了心。
设立村级群众工作站,只是武陟县创新载体、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在武陟县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该县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听什么、怎么听”“改什么、怎么改”,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双学双联三推动”的活动总布局(“双学”即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焦裕禄,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全国时代先锋、身边的典型王在富;“双联”即以“情暖农家”活动为载体,联系农村、农户,以“心系企业”活动为载体,联系企业、项目;“三推动”即推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推动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在县级干部中开展了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解决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上一次专题辅导课等“五个一”活动,县级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听取意见建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带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4月12日,武陟县委书记、县长闫小杏和全县50名县级干部分别到联系的乡村、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征求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县乡村干部作风、发展稳定等方面的意见;4月19日至22日,该县县级干部集中深入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分类别分层次召开专题征求意见座谈会,广开言路听民声;4月26日,该县县级干部又集中深入到所联系企业、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了解到广州车邦汽车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在办理土地、环评审批等手续时遇到困难,闫小杏先后三次召开环保、国土、发改、人社等相关部门协调会,采取集中办理、限时办理、特事特办的方式,以优质的服务,及时为该企业办理了土地、环评审批等手续,保证了企业按时招收工人。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是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深化为民服务的始终追求。”闫小杏说。
活动中,该县在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养老服务,大力推进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通过“村级自筹、政府扶持、慈善捐助、子女缴纳”的办法,在有条件的村设立低偿服务、零利经营的慈善幸福院,老年人每月只需缴纳100元,即可入住享受就餐、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目前,该县已建成60所农村慈善幸福院,入住农村空巢、高龄老人1823人,不仅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题,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而且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到武陟县调研时,对该县围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农村养老服务,在农村探索建立慈善幸福院产生的社会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