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昨日,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养老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从今年起,我市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渠道,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快速发展,让老人有尊严、体面地安享晚年。
据了解,按照国际标准,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8%,这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让空巢老人享受家政和基础保健服务。建立县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三级网络,实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到2015年年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
整合资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根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因地制宜”的思路和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原则,我市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点)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以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对闲置的学校房屋、村委会办公室和民房进行改造扩建,大力加强农村幸福院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着力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农村低保、高龄、空巢、留守、独居、生活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加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市福利院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据悉,到2015年,市县两级都要至少建成一所政府主办、以养老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至少建成一所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性护养机构;全市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67%。
严格落实政策,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对依法取得许可和登记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对新建(包括自建房和租用房)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在50张以上(含50张)的,经考核达标后,由同级财政给予建设补贴。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和实施为老服务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探索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学校等职业大中专院校重点参与、教育部门补助学费的形式,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到2015年年底,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训和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