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嘴对嘴为患病女儿喂食坚持500多天
5月21日,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的病房里,王志华在给女儿喂食,还没等父亲嚼碎,王可然就张大了嘴,如同一只待哺的幼鸟。
山西左权县泽城村村民王志华被人们称为“喂食爸爸”。他3岁的女儿王可然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自2012年起,王可然开始出现呕吐,之后愈发严重,因为营养不良,牙齿也逐渐脱落,无法咀嚼进食。为了让女儿能吃点东西,王志华就将食物嚼烂后再嘴对嘴喂给她。由于王可然不停地呕吐,这样的喂食动作每天要重复无数次,500多天来,天天如此。王志华说,只要女儿能多吃一口,他再苦再累也心甘。
2012年,王志华的妻子不辞而别,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因为无钱治疗,王可然的病情恶化,胃部严重萎缩,体重仅7公斤。王志华说,照顾女儿是他一生的责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他也不会放弃。来源:新华网
清华大学将无人认领自行车拆解拼装再利用
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收拾行囊离开的时候,把跟随自己多年的自行车留在了校园。这些长期无人认领的自行车,既占地又浪费资源。《法制晚报》记者探访清华、人大、北师大等5所高校,发现各校每年会产生几百,甚至上千辆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大部分被当废品卖掉。清华对“僵尸自行车”拆解、拼装再利用的方式,获得了师生的认可。
现状嫌笨重毕业就扔自行车
毕业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小邓,离校时把骑了四年的自行车,扔在了学校。“自行车带不走,就放那儿不管了。”她提到,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么做的。“这么大的东西,带不上火车更带不上飞机,托运回家又不划算。”小邓解释遗弃自行车的原因。
另一位顾姓毕业生表示,大四一年很多时间不在校内,“都忘了自行车放哪儿了”。等他回校时,已经找不到自己的那辆车,“就让它在某个角落自生自灭吧”。
记者在人民大学校园内,随机采访了多名毕业生。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骑了多年的自行车,带回家太笨重,又不好意思拿旧车再送人,干脆扔在学校任凭处置。
对于毕业就扔自行车的行为,多数受访毕业生都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人提到,应有更合理的处置方式。清华毕业生小郭还未离校,已开始在清华BBS论坛上,发帖出售自己的自行车。“车是去年才买的,扔了实在可惜,希望可以卖出去,让学弟学妹们接着骑。”
传媒大学的毕业生小赵,也为自己的爱车想好了出路。“毕业前拿去跳蚤市场,卖不了我就当废铁卖,反正不会丢在这儿给学校添麻烦。”
探访集中堆放成“自行车坟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清华美术学院东侧,这里停着学校工作人员从校园各处搜集来的“僵尸自行车”。蓝色围挡圈起的约500平方米的空地内,堆放着近千辆各式自行车。由于空地面积有限,这些自行车被一层层摞起来,车身上布满铁锈和尘土,学生们将此处形象地称为“自行车坟场”。来源: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