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 捷 张 鹏
北山,一条盘山公路沿红砂岭蜿蜒北去,路两边的家庭宾馆依山而建,时不时传来招徕客人的吆喝声,让游客欲行又止。
南滩,沿黄河北岸,绿荫掩映着一个个游园,游人漫步、垂钓,伴随着袅袅炊烟,好一派田园景象。
采访中,一位农民老板戏称:“农家乐是我的第二产业!”据悉,像这样集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虽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方兴未艾,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政府助推 农业产业结构嬗变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修武县七贤镇的焦作西夏庄园。
在生态餐厅里,轻柔的音乐和潺潺流水伴着您品赏美味佳肴;在百亩果园中,亲手采摘果实,酿造果酒、果酱,体验劳动的快乐、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特色客房内,您可嗅着花香伴着蛙声入梦,听金鸡啼鸣而醒;在欢聚野炊时,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鱼塘垂钓、弯弓射箭、跑马驰骋、篝火晚会等娱乐项目更让久处喧闹城市的人们流连忘返。
该庄园占地280亩,投资3000多万元,集餐饮、娱乐、购物、客房、特色旅游于一体,是云台山景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综合性旅游配套项目。如今,这里已成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会议接待的好去处。
据统计,我市现有休闲农庄、民俗村、农家乐等形式的休闲农业园区总计500余家,从业人数8200余人,其中带动农民就业近8000余人,去年全年接待旅客72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678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8975万元。焦作市穆家寨生态农业观光园、修武县荷鹿农庄观光园、河南省金色田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焦作市无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沁阳市紫陵万亩果园、沁阳市昌庄鼎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沁阳市西万高效农业园区、河南红枫林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我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样板。
缘何我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如此好的势头?
2012年,我市出台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文件,将休闲观光农业纳入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工作中,全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的发展。2013年,我市又出台了支持休闲观光农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标准化创建工作,争创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我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菜篮子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方面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对符合条件的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和扶持。据初步统计,仅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为这些单位争取的项目资金就达200万元。
为进一步保证休闲观光农业顺畅发展,市农业局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快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内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点、示范方,努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标准化创建工作。今年年初以来,该局共组织专题培训活动3期,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点5个。市产业办为打造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品牌,推荐修武县申报全国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推荐穆家寨、陈家沟景区和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申报全国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市产业办组织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2013中国农洽会、农交会等活动,并运用农业信息网络对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宣传。目前,焦作蒙牛乳业集团公司工业旅游区、广惠农业发展观光区、沁阳市紫陵万亩果园、武陟县西滑封村5个园区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种模式 农民就业致富双赢
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园区带动型、村集体带动型四种基本模式,先后有河南红枫林农业有限公司、焦作市孜孜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云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修武县五里源丑鸭蛋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龙头企业,部分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被命名为市级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河南红枫林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怀药、花卉苗木的种植、加工与销售,为沁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流转土地1035亩,建造温室大棚100余座,种植反季节水果黄瓜、小圣女果、五彩椒、香蕉西葫芦、礼品西瓜等新奇特蔬菜,年产各种中高档水果蔬菜50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解决当地400余名劳动力就业。该公司用工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济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以经济利益带动当地农民积极参与,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促进1000余户群众致富。
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市产业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有效举措,是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充分发挥休闲观光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观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游”“农”味足 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令人欣慰。
沁阳市紫陵万亩果园,每到春天,由于赏花的游客太多,万亩果园负责人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据他介绍,万亩果园不仅有上万亩的桃园,还有葡萄园、梨园和苗圃,非常具有观赏性。现在果园内又新建了神农庄园等风格独具的农家乐,可供游客用餐住宿。
但由于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刚刚起步,经营方式还在探索中,发展模式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日,记者发现在500余家休闲观光农业实体中,绝大部分都属于单打独斗,且游不尽兴、农味不浓。
市产业办负责人说,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管理人员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的农民,缺乏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如何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市产业办负责人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可采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确保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