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九渡村:走出生态旅游发展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出席指导专题民主生活会
“铁嘴鸭”解疙瘩
本报11件作品获奖
孙小红:医者仁心
市新体育中心周边道路征迁建设绿化进展情况通报(第十二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渡村:走出生态旅游发展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扫扫二维码

  看九渡村新貌

  本报记者 杜 笠

  一湾宽阔的湖水,一群红男绿女乘着几只竹筏,游弋在青山绿水之间,撒下满湖的欢歌笑语。这是革命老区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一幅剪影。近日,记者跟随沁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走进九渡村,在蓝天碧水间感受天然氧吧带来的心旷神怡。

  九渡村地处豫晋交界的太行山腹地,有13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分布在三沟一岭上,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山上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害多”曾一度是这片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多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九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青云对记者说。

  1994年,石青云接手村里的工作。此后,该村抓住政策机遇,实行退耕还林,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药材种植等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通了电话、有线电视,建了医疗点。2002年,该村提出的建设民俗度假村的设想,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逐步实施。2005年,该村集中搬迁30多户到风景区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该村又争取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改造了污水管网,实现了达标排放。“这20年,九渡村的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九渡村从原来只能用水发电,到家家有电视;从乡间泥土路,到青砖水泥路;从人烟稀少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从靠天吃饭到开设25家农家宾馆。如今的九渡村,家家户户围着旅游转。”说起现在的九渡村,石青云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该村又争取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修路、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环境,把村庄和景区建设得更加漂亮。不仅如此,该村还提出发展影视基地的设想,目前投资1000余万元的神仙洞、宋寨、明清小山村等项目已经开门迎宾,《大秦帝国》《卧薪尝胆》《大风歌》等20多部电影、电视剧曾在这里拍摄。

  “现在收入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村里还通了公交车,应该没什么烦心事了吧?”记者问。“是啊,现在就是一心谋划着旅游转型,以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烦心事吧,还真有一点。”石青云说,“由于退耕还林和整村搬迁政策的实施,村民们基本上都从山上下来了,可这也给野猪提供了活动空间,村民们好不容易种出来的农作物,经常被野猪搞得一塌糊涂。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一些政策,既保护野生动物,又维护农民利益。”

  游客在沁阳市丹河峡谷风景区嬉戏纳凉。(本报资料照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