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在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北村,垃圾清运工人会在每天8时前,将全村6个居民小区的300户村民家门口的垃圾,全部清运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厂,然后进行分类分拣,再将分类后的垃圾定点堆放,以备循环利用。
这是万北村探索出的一条科学处理农村垃圾的好路子。该模式实施17年以来,村里实现了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的治理目标,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
该村分管环境卫生的村委委员卫文彩告诉记者:“这一目标的实现,完全得益于‘农户分类收集、专人分类清运、村级分类处理’的垃圾减量化处理、循环式利用的处理模式。”
万北村地处沁阳市北部10公里处的太行山脚下,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大力发展包装类企业富裕起来的一个村庄。正因为商业发达、企业众多,年产量500余吨的生活垃圾,成了制约该村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1997年,该村规划建设了别墅式新村后,把垃圾妥善处理,作为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标准,在村内建设了占地1.5亩的垃圾分类堆放场,制定了垃圾减量处理措施。
如何实现减量处理?该村村民卫生平告诉记者,万北村的其他村民和他家一样,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简易分为废煤球和杂物两大类,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垃圾桶内,每逢单数日期,将装有废煤球的垃圾桶放在门前,双号日期,将装有杂物的垃圾桶放在门前,以备专人定时收集清运。
目前,万北村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运队伍,由4名环卫工人,对村内六纵六横大街的保洁实行分片包干,每人每月600元工资由村委会统一支付;生活垃圾由村内一名困难户承包清运,每月工资1000元,由村内每户每月缴纳5元卫生费筹集;建筑垃圾则由农户自行清运至村垃圾分类堆放场。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清运后,垃圾场内的垃圾如何实现循环利用?
该村垃圾场内的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煤球三类堆放,并定期由村委出动铲车进行逐类加高;承包户对清运进场的生活垃圾每天进行分拣,将可回收出售的废旧玻璃、塑料袋、包装物品等分拣出来变卖,以充实卫生治理的专项资金。
同时,万北村根据实际需要,坚持垃圾循环利用。该村将废煤球和生活垃圾分类堆放,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化、发酵后成有机肥,定期铺洒在农田里,既可以减少垃圾的堆放量,又增加了土壤肥力;对于建筑垃圾,该村统一堆放后,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用于铺路、填沟。该村仅2006年一年,就使用建筑垃圾填充垃圾1000余立方米,修筑了一条长330米、宽3米的村内道路。
17年来,万北村通过实行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的处理方法,有效破解了农村垃圾分类治理这一难题,改善了村容环境。同时,该方法使村民养成了分类收集、清运、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全村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的良好局面,有效控制了疾病的滋生和传播,保障了村民的身体健康,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有力促进了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编辑点评: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一直是普遍性的工作难题,万北村却通过全民动员、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循环利用等方法,简单有效地破解了这个难题。事实证明,农村垃圾减量处理、循环利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也将为全市提供宝贵的经验。